來源:金融時報

近期,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有望迎來新進展。

《金融時報》記者獲悉,人民銀行正在與香港貨幣當局一道,會同各方研究探討“南向通”的框架性方案。

市場對於“南向通”期待已久。

“債券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其中,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開放正式開通。這是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發展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步。此後,市場上關於“南向通”開放的呼聲持續高漲。

業內人士表示,“北向通”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爲“南向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如‘南向通’能順利落地,有利於完善債券市場雙向開放制度安排,支持境內機構便捷、可控地‘走出去’配置境外債券資產,多角度參與融入全球金融服務業。”

01

抓住債券市場開放“窗口期”

“我國債券市場開放進程一直在穩步推進”,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而市場也一直期待,“南向通”能夠取得新突破。

過去幾年裏,人民銀行把握人民幣加入SDR的歷史機遇期,持續推動我國債券市場制度性、系統性開放。先後推出入市管理備案制、取消投資額度限制、擴大境外機構入市主體與投資品種範圍等便利境外機構入市的重要舉措。“而債券通自開通以來,更是不斷做出優化和完善以滿足市場需求。這些優化得到國際投資者的高度認可,有效提升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債市的便利度。現時三大全球債券指數均已宣佈將中國債市納入,將進一步刺激國際市場對境內債券的需求。隨着債券通機制的不斷完善,境內債市在外資准入、託管、結算等方面都得到優化。”程實指出。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取得長足發展。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已達114.6萬億元人民幣,爲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共有87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持債總量爲2.98萬億元,佔我國債券市場總存管量的2.6%。

這一成績離不開“債券通”北向開放的落地。“債券通的開放顯著地吸引了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非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與CIBM direct形成有效互補和結合,債券託管量顯著增加,境外機構的國債託管量已經超過9%,開放效果顯著”,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數據也有力驗證了這一分析。自2017年“債券通”開放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債券通”累計成交量爲7.66萬億元,佔同時期境外機構交易量的44.7%。

“此時推進‘南向通’的時機更加成熟了”,接近監管人士告訴記者,“債券通”北向開放以來,人民銀行會同香港金融管理局持續完善規則體系,優化機制安排與業務流程。三年多時間裏,“債券通”運行平穩高效,兩地監管合作較爲順暢,社會各方反響良好,已經成爲境外機構入市的重要渠道。

同時,業內專家指出,“北向通”已落地三年有餘,“債券通”開通和發展所需的結算、稅務、託管、評級等基礎設施亦在不斷完善,從技術對接角度“南向通”的條件正在逐步完善。

明明表示,“北向通”的開放已經在現券交易等方面上達到了非常便利的程度。“此外,最近QDII額度也有所增加,這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構建金融雙向開放新格局”,明明提示,這也是推動“南向通”的一個有利條件。

02

 “南向通”促雙贏

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南向通”有望帶來雙贏。

明明進一步表示,對於內地投資者而言,“南向通”有助於豐富境內的投資標的,提高資產回報率。

記者瞭解到,從多元化資產配置、尋求境外優質投資標的或更高投資收益等角度考慮,內地投資者對海外資產的配置需求客觀存在,但其投資渠道相對有限。目前內地機構投資者的境內資金可透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下的基金投資香港的債券市場,但不能自主選擇債券品種、類別,以及何時買入賣出。而“南向通”將允許境內投資者自主選擇多種具體的交易結算安排,構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通道。

程實也強調,如債券通南向交易開通,將可便利境內投資者到境外配置的需求,並實現境內和境外債券市場雙向互通,進一步完善債券通機制。“現時多數中資信用主體特別是高收益發行人在境外市場的風險溢價明顯高於境內,南向通的開通可以爲境內投資者提供獲取更高收益的渠道,同時有望可以降低這些發行主體在境內外市場的融資成本差距,有利於更好的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實現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他表示。

這對香港債市發展也構成利好。業內人士分析,“相較於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是香港金融市場的短板。香港債券市場受整體規模偏小、一級市場新發行供應不足、二級市場流動性不佳、投資者基礎有限等問題困擾”。而“南向通”會爲香港債市帶來內地的投資者及資金,有助於吸引企業於香港增加發行債券融資。

03

以“南向通”爲契機

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南向通”要落地,不可能單兵突進,而是要與人民幣國際化和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整體部署相配合。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日前表示,要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而“南向通”,正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記者獲悉,“南向通”將以利於境內投資者、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發展爲目標,允許境內投資者自主選擇多種具體的交易結算安排,構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通道。

這意味着一系列的改革開放舉措將隨之落地。

令市場最爲期待的是,相關制度建設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東方金誠技術委員會主任俞春江認爲,對境內債券市場和香港債券市場來說,“南向通”開通意味着真正實現雙向互聯互通,有望促進兩地債券市場監管標準的逐步趨同,推動中國債券市場結算登記、信用評級、信息披露等相關制度的國際化,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明明指出,“此時推動‘南向通’有助於實現資金的雙向流動,有利於匯率市場化定價形成機制”。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進程加快,擴大外資准入與業務範圍,進一步明確“熊貓債”政策框架,滬港通、深港通額度提升,滬倫通開通,人民幣原油期貨掛牌交易,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尤其是A股和中國債市分別納入國際指數,一系列事件都在驅動着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資產。

作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一部分,“南向通”的落地有利於通過市場化方式,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內地投資者加碼香港債市,更大規模的投資也會提升管理匯率及利率風險的需求,這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爲區內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鞏固香港聯結內地與世界市場的樞紐地位。”

更多的配套性改革也將同步優化。程實表示,市場希望債券通可以在流動性和風險管理工具方面進一步完善,包括開放回購業務和匯率和利率的衍生品交易等。另外,現時仍缺乏對沖境內信用風險的工具,境內外評級體系的差異也是國際投資者所關注的。

監管合作也將同步加強。“當然,在推進‘南向通’落地過程中,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當局還會繼續加強監管合作,共同規範相關跨境投資活動,切實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人士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