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行情尚未见到颓势。

12月2日,A股三大股指冲高之后小幅回落整固,沪指盘中突破今年7月留下的3458.79点阶段高点,最高至3465.73点,刷新2018年2月以来新高纪录。截至收盘,沪指微跌0.07%报3449.38点,深成指涨0.22%,创业板指跌0.57%。

明年如何布局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12月2日在海通证券的年度策略会上表示,2021年市场将进入由基本面和情绪面驱动的牛市泡沫期,展望2021年,首推科技,原因是政策红利、技术红利下利润将进一步加速,子行业中计算机、传媒、新能源产业链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注重配套科技进行股权融资的券商,短期看牛市三浪成交量放大将推高券商业绩,中期看金改最终将提高券商ROE。

同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发布了对明年的宏观判断。他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人才红利、城市化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等三大新动力的支撑。在十四五期间,国内大循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内需和消费大市场将进一步繁荣。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有望迈入高质量增长时代,科技消费将驱动股市长牛。从短期来看,受益于加杠杆带来的经济复苏,顺周期的蓝筹股有望短期领涨,而债市利率将继续上升。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行,在未来某个时间或会发生信用紧缩,从而再次出现债市和股市的牛熊切换。

荀玉根:2021年进入牛市泡沫期

荀玉根在年度策略中提出了主要的三个观点:一、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我国长期股权投融资时代已徐徐展开,权益投资出现三大特征:赛道化、龙头化、机构化。二、长期股权时代与小牛熊周期不矛盾,2021年市场进入盈利和情绪驱动的牛市泡沫期,即“股”舞人心。三、A股是转型升级牛,科技和内需是中期主线,短期金融修复。未来AH溢价收窄或源于港股补涨。

他认为,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融资结构转变大背景下中国股权投融资时代已经徐徐展开,借鉴1980年代前后美股经验,A股未来有望迎来长牛。

股权投资大时代的市场将有三大特征:第一是赛道化,经济转型期优质赛道长期集中在消费+科技。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消费占GDP比重、人均GDP、各行业增加值看我国消费和科技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第二是龙头化,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市场份额提升,龙头公司业绩更好,龙头公司溢价有望进一步增强。第三是机构化,注册制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择股难度上升,机构投资者优势凸显。

与此同时,他指出,A股的长牛趋势和小牛熊轮回并不矛盾,A股目前机构投资者占比低,长牛更可能由一系列小牛熊构成,即市场将锯齿形上移。一轮牛市按驱动力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019年市场处在由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孕育期,今年是基本面和资金面双轮驱动的牛市爆发期,2021年市场将进入由基本面和情绪面驱动的牛市泡沫期。预计2021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15%,市场情绪将从目前的60度进一步上移,明年股市将是“股”舞人心的一年。

明年宏观流动性将不及今年宽松,但微观流动性依旧充裕。今年前三个季度资金净流入已接近1.3万亿,预计全年1.5万亿。2021年居民资产配置将进一步转向权益市场,全年资金净流入将为2万亿元以上。

对于具体的配置,荀玉根指出,要顺势而为向阳而生。

“虽然中期视角下本轮牛市是转型升级牛,科技和消费是主线,但在主线上涨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他行业轮涨。”荀玉根表示。

今年上半年创业板指领涨源于基本面,消费和科技类行业亦如此;7月份以来早周期行业领涨得益于基本面数据开始改善;进入4季度,后周期发力,以大金融为代表的板块低涨幅、低配置、低估值可能被资金追逐。

展望2021年,荀玉根表示,我们首推科技,原因是政策红利、技术红利下利润将进一步加速,子行业中计算机、传媒、新能源产业链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注重配套科技进行股权融资的券商,短期看牛市三浪成交量放大将推高券商业绩,中期看金改最终将提高券商ROE。

荀玉根指出,要关注的第二梯队是内需方向:“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明年大众消费有望崛起,乳制品、餐饮、超市等大众消费需求或将大增;同时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器械、医疗美容、养生保健等医疗服务领域需求也有望提升。

“此外,我们认为港股基本面向好,且估值较便宜,有望迎来补涨,AH价差将趋于收敛。”荀玉根说。

姜超:科技消费将驱动股市长牛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用复苏和挑战来总结2020年,展望2021年。他认为,中国抗疫得力推动了经济复苏,而信用扩张主力复苏。

姜超认为,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的供应链在全球率先恢复,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出现明显提升。今年1季度,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中国经济短期衰退。随着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季度以后中国经济逐渐复苏,到3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快。3季度以来,房地产和汽车两大需求表现强劲,未来将会带动中上游需求,预示着4季度的工业经济复苏有望加快。

信用扩张方面,3月份我国社融增速开始回升,同时代表经济走势的发电量增速也从底部开始反弹。社融增速的回升意味着信用重回扩张周期,目前政府、居民和企业三大主体均在加杠杆。其中政府融资连续三个月大幅多增,贷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部门重新加杠杆,而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也保持多增,主要反映库存周期的启动。

展望2021年上半年,政府融资仍将大幅多增,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有望继续回升,从而拉动社融增速继续上行,预示本轮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

姜超指出,国内的宽松政策面临推出。

“2020年的社融增速超过13%,而预计GDP名义增速仅为3%,这意味着融资增速超过经济名义增速10%。”姜超说,货币超发之后,首先需要防范的是地产再度泡沫化的风险。其次,通胀风险也会再度升温,货币融资增速的高增将推动PPI在未来继续走高,进而推动CPI非食品价格同步走高。

货币超发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债务杠杆率的上升。2020年3季度的中国全社会债务杠杆率已经从去年末的242%升至266%。未来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也会加剧。

展望2021年,经济复苏有望加快,但考虑到债务率的约束,预计2021年的广义财政赤字或与2020年基本持平,到下半年政府融资或出现同比下降。经济通胀的回升,必然带动银行贷款利率的回升,进而导致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因而在2020年市场利率回升之后,2021年的政策利率也有上升的可能,货币政策将稳中趋紧。

对于大类资产如何轮动,姜超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人才红利、城市化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等三大新动力的支撑。在十四五期间,国内大循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内需和消费大市场将进一步繁荣。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有望迈入高质量增长时代,科技消费将驱动股市长牛。

从短期来看,受益于加杠杆带来的经济复苏,顺周期的蓝筹股有望短期领涨,而债市利率将继续上升。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行,在未来某个时间或会发生信用紧缩,从而再次出现债市和股市的牛熊切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