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岳飛,很多人第一反應那就是會想到“岳母刺字”和《滿江紅》,作爲宋朝的抗金名將,也是民族英雄,岳飛一直以來都被當成精忠報國的典範,不過如今的岳飛已經被教育部取消了“民族英雄”的稱號,乍一看還挺讓人氣憤的,不過看完真正原因之後似乎還有點道理。

岳飛的出身並不是什麼世家,而是當時的河北湯陰縣(如今的河南省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從小就少言寡語,天生神力,愛看《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著作,機緣巧合之下,拜在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門下學習騎射,可惜不久周侗就病故了,岳飛每逢初一、十五就親自上墳祭拜。後拜陳廣門下學習刀槍之術,打遍全縣無敵手,可以說岳飛就是天生的帥才。

二十歲的岳飛開始投身戎武,立刻就展示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因爲諸多變故先後四次從軍,其母在其背後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明志,岳飛力主抗金,直接參與、指揮數百次戰鬥,其軍強悍的戰鬥力被金軍所忌憚,便有了後來那句“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感慨。

岳飛可是說就是南宋的一道長城,岳家軍一路高歌猛進,收復失地,各地義軍也紛紛響應,眼看金軍大勢已去,岳飛卻被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終年三十九歲。

看到這,誰要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就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了,但是,如今的時代不同了,當時金國的主要民族是女真族,而女真族正是滿族的前身,這麼一來,南宋和金國的戰爭就不再是爲了抵抗外來侵略者的戰爭,而是中國地方政權之間的內戰,所以說岳飛就不應該被稱爲“民族英雄”,稱其爲“愛國者”則更爲恰當。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之前,岳飛一直都是以“武聖”的形象存在的,那時候關二爺還沒上位,嶽武穆纔是武聖的唯一人選,不過清軍入主中原之後,就將關二爺扶正了,一來關二爺的忠義形象非常適合宣傳忠君愛國,二來岳飛當時抵抗的金國正是大清前身,實在不適合做武聖的後選人物。

雖然剝奪了岳飛“武聖”的身份,但是清朝也沒有說對其拼命打壓,相反,大清政權開創者努爾哈赤對岳飛就十分推崇,甚至讓自己的兩個孫子改姓了“嶽”,康熙則御賜岳飛23世孫嶽鎮九半朝鑾駕和蟒服,雍正則在岳飛墓前親題“碧血丹心”四字,乾隆更是多次祭奠岳飛,並作詩以祭之。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爲了民族大團結,取消了岳飛“民族英雄”的稱號確實也情有可原,畢竟“民族英雄”四個字還是有些狹隘了,但是岳飛精忠報國、愛民如子等精神仍是我輩的楷模,萌叔覺得應當稱其爲“中華民族英雄”,贊同的請點個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