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來源:雷達財經

作者:張凱旌 

相比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雅虎中國更早遭遇阿里“併購魔咒”。

近日,有關蝦米音樂即將在明年1月關閉的傳聞甚囂塵上,儘管官方回覆不予置評,但嗅到風聲的網友們還是集體前往蝦米音樂官微下留言:"蝦米挺住"。

回溯蝦米音樂成立後的13年曆程,其中的重要轉折點即爲2013年被阿里收購。收購後的7年,蝦米逐漸從註冊會員超2000萬、站在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產品淪爲阿里的邊緣業務,月活也與QQ音樂拉開了十倍的差距。而在此過程中,倒下的還有同被阿里併購的天天動聽。

"從被阿里收購那天起大家基本都看到結局了。"在知乎上,有網友如是評論道。更有網友稱,"阿里沒有內容基因,也不相信內容。"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除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外,包括雅虎中國、口碑網、優酷土豆、餓了麼等阿里系其他產品也曾出現併購後業績滑落、團隊頻繁換帥的現象,甚至有曾經的"獨角獸"如今已完全淡出人們的視線。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有行業人士稱,"阿里要的是一個集權制國家,需要的是資源'整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做戰略卡位。被阿里收購,意味着被'吸血'。"

天天動聽死亡蝦米隕落

2007年,幾個年輕人成立了"堅果工作室",模仿千千靜聽製作了"天天動聽",並應用於當時最大的智能手機系統Symbian(塞班)和Windows Mobile上。

初創時,天天動聽以支持換膚、歌詞下載等完整功能爲特色推廣,並歷史性地在iOS首家實現了"桌面歌詞"。隨後,其用戶量幾乎是呈指數級地增長着,2009年時1000萬,至2011年已突破5000萬,2012年突破1億,到2013年6月突破2億。

創始人黃曉傑曾在2011年接受採訪時稱,彼時在各種軟件評選中,天天動聽一直高居手機音樂播放器的首位。在艾瑞的市場調查報告中,天天動聽的滲透率高達65.4%。

同在2007年成立的音樂平臺,還有阿里前員工王皓所創的蝦米音樂。這款自詡爲"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的App有極爲詳盡的音樂風格列表,還鼓勵用戶自主添加專輯、藝人等的信息,並自行修改和補充,其對小衆和原創音樂的扶持程度更是爲衆多業內人士稱道。

後續幾年的發展中,蝦米音樂一度站上音樂App鄙視鏈的頂端,用戶以使用蝦米App爲榮。

2013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先後被阿里併購。2015年,阿里將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合併爲阿里音樂,並拉來高曉松和宋柯擔任董事長和CEO,再加上遲來的何炅,阿里音樂"鐵三角"正式形成。

在"鐵三角"準備大幹一場前,黃曉傑和王皓分別於2015年9月和2016年1月被曝離開,前者正式加盟了暴風科技旗下的暴風魔鏡任COO,而後者則入職釘釘,並向媒體確認了從此再不會做音樂。

“鐵三角”中的高曉松在多個場合力推試圖取代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的新平臺——阿里星球。然而2016年12月,成立僅7個月的阿里星球宣佈停止服務,因"升級"成阿里星球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天天動聽也就此與粉絲徹底別過。

僅剩的"獨苗"蝦米音樂,也逐漸脫離了音樂App的第一梯隊。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其月活僅約爲QQ音樂的十分之一。而當初收購蝦米的阿里,也已經在2019年注資網易雲音樂,還在今年將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正式加入88VIP年度生態權益包。

雅虎中國開啓阿里併購"魔咒"

相比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雅虎中國更早遭遇阿里“併購魔咒”。

雅虎於1994年成立,兩年後登陸納斯達克,1999年便擁有了1.2億用戶,而那時中國的大部分人還沒接觸到互聯網。

1998年前後,雅虎試水中國市場。最初與之合作的國富通,負責雅虎中英文廣告業務在內地的獨家代理。

2005年,雅虎用6.4億美元現金、雅虎中國全部資產以及從軟銀購得的淘寶股份,來交換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攤薄)。

自此,雅虎中國成爲了阿里的全資子公司,雅虎成爲了阿里巴巴的戰略股東。

雖然中國互聯網彼時正經歷着飛速的發展,但阿里主導下的雅虎中國,始終未能確立獨立而長遠的戰略方針。曾有人評價稱,雅虎當時的打法就像是阿里子公司的配合戰,需要什麼做什麼。

處境尷尬的中國雅虎一直未能突破困境。2013 年,中國雅虎宣佈停止郵箱服務,彼時公司員工總數僅有不到 200 人。2015 年,雅虎公司關閉北京研究中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曾在2008年將中國雅虎和口碑網整合爲雅虎口碑,後者由阿里在2006年從前員工李治國手中收購。

馬雲曾將這次結合比喻爲"上半身與下半身的結合":"中國雅虎有上半身,沒有下半身,思想、眼界、創新都非常的好,但是缺一些把網站真正商業化、商務化的紮實的東西;而口碑缺了個上半身,有一個很強的下半身。"

不過2011年,口碑網被阿里關停,彼時阿里將目光投向了美團。天眼查顯示,美團在2011和2014年,分別得到了B輪和C輪總計3.5億美元的融資,背後投資方均有阿里的身影。

然而在2015年6月,阿里卻又與螞蟻金服聯合宣佈,各自注資30億元,重啓口碑網。緊接着在2016年美團E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騰訊的名字赫然在列。

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美團和阿里的業務是互斥的,但跟騰訊是互補的。阿里的業務太齊全了,要達到最大化利用資源的目的,就要抹掉各家關聯公司的獨立性。騰訊只關心用戶端的事情,至於後面資源的優化,它其實不管你怎麼玩。"

一入阿里"誤終身"?

口碑網重啓後,阿里很快又把餓了麼拉入了戰局。

資料顯示,2015年3月,受時任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兼產品負責人汪淵的邀請,張雪峯正式加入餓了麼擔任首席技術官。而他的到來,也讓餓了麼的訂單量產生了質的突破。

2014年5月,餓了麼的日訂單僅有10萬,張雪峯加入後,訂單很快就衝到了100萬、300萬。與此同時,餓了麼技術團隊的人數也自2014年秋天的35人發展至2016年的1000人左右。

2016年,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以12.5億美元注資餓了麼,併爲其帶來了口碑外賣、淘寶、支付寶三方流量。當年5月17日餓貨節,餓了麼系統峯值一度達到每秒1.5萬筆,迫使技術人員只能限流來保證其正常運行。至聖誕節時,餓了麼的訂單量已超900萬。

2017年8月,餓了麼以8億美元成功收購百度外賣。收購時雙方均表示,百度外賣仍將以獨立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

年底,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每天訂單數量超過3000萬,用戶數超過2.6億人。"而據易觀數據,2017年12月餓了麼App的月活數爲4505萬人,美團外賣App則爲2883萬人。2017年全年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交易份額總和達50.6%,美團爲41.8%。

2018年4月,阿里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這次收購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阿里併購企業的思路。

據媒體報道,彼時餓了麼內部聯合創始人除康嘉和鄧燁,高管除CTO張雪峯、CSO潘遠、VP鍾憲文等幾個少數管理層以外,都已離職或即將離職。餓了麼新晉高管以曾在阿里多個業務線任職的王磊爲核心。

此後,餓了麼的市場份額逐漸被美團侵佔。據第三方互聯網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發佈的報告,2018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的交易額佔比分別爲59%、36%和3%。

2018年8月,原餓了麼產品副總裁王秋曉被傳離職,對內說法是身體不佳,住院治療中。

同時,據天眼查,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麼)也變更了其股權信息,餓了麼原股東鄧高潮、張旭豪、汪淵和康嘉退出,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爲新的股東,法定代表人也由原創始人張旭豪變更爲王磊。

兩個月後,阿里CEO張勇發佈內部信宣佈餓了麼與口碑合併。緊接着,餓了麼宣佈將百度外賣升級爲"餓了麼星選",主打高端餐飲平臺。

至2019年,餓了麼的交易額佔比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下滑。與此同時,美團的交易額佔比則在持續擴大。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DCCI的報告,2019年四季度,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在外賣服務使用率方面分別佔比67.1%和32.2%。根據方正證券研報,2020年一季度,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分別爲67.3%和26.9%。

QuestMobile2020年6月數據顯示,去重後的App和小程序相加,餓了麼月活爲7661萬,美團外賣爲1.45億,是餓了麼的近兩倍。

2020年9月,張雪峯也被曝從阿里離職。媒體報道稱,今年1月張雪峯在阿里內部的職位已被調整爲本地生活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

有媒體曾進行統計,遭遇"魔咒"的公司,還有很多。

2009年9月28日,阿里巴巴收購中國萬網。萬網曾是中國最大的域名註冊系統和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由張向東創立,曾是首個進入全球域名保有量前十的中國企業。

然而曾在央視節目中力挺阿里的張向東卻發現,加入阿里後萬網的新總裁是公司一年前收購的狼煙科技團隊的創始人魯衆。不久後張向東選擇離開,前往新加坡創立投資基金。

2013年1月6日,阿里雲與萬網合併爲新的阿里雲公司。此後,萬網品牌逐漸被淡化,阿里雲站上臺前。

同樣是2013年,優酷與土豆完成了整合。兩年後,阿里以9.66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併成立合一集團。彼時,BAT旗下"優愛騰"三國殺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2016年,優酷土豆元老、合一影業CEO朱輝龍離任;優酷土豆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正式退出優酷土豆管理,執掌阿里文娛百億投資基金。

此後,公司內部人事開始了頻繁變革。2016年6月,阿里宣佈成立大文娛集團,全面整合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阿里音樂等業務。在兩年多的時間裏,阿里大文娛先後任命了俞永福、楊偉東和樊路遠三個掌門人。

頻繁換帥帶來的不良影響,逐漸蔓延到了業務層面。雖然優酷大手筆不斷,先後推出"超級劇集";拿下TVB新劇、世界盃等的獨家版權,但收效甚微。

曾經的視頻行業老大,如今已悄然掉隊。QuestMobile數據發佈的《2020半年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實力價值榜》顯示,6月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App的月活分別爲5.08億、4.83億和2.27億。另有接近優酷的資深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2020年優酷日活最低一度跌至1400萬,甚至不及二線視頻平臺。

11月16日,阿里入股芒果超媒的消息傳出,如能完成,阿里將成爲其第二大股東,此舉一度被外界視爲阿里在優酷敗北後,用腳投票的結果。

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豌豆莢。年底,豌豆莢CEO王俊煜等創始團隊出局。豌豆莢與阿里移動其他分發平臺成立阿里應用分發。而到了2017年,國內大數據服務平臺TalkingData數據顯示,應用分發市場中,騰訊應用寶市場份額最高,豌豆莢排第12位。

2019年 9 月,阿里以 20 億美元的價格從網易手中收購考拉海購。收購近4個月的時間裏,過去直接向原考拉 CEO 張蕾彙報的管理層多數都已離職或轉崗,仍在原職的僅剩CTO 朱靜波和非標品負責人李薇。時至今日,考拉海購運營、用戶、商品、物流、技術和人事六大部門的負責人中,三分之二爲阿里派駐高管,且已在阿里工作多年。

客如雲的老客戶、某電商平臺創始人稱,"阿里價值觀固然沒錯,但是項目執行和運營都流於表面,並不能沉澱下來真正落到實處。或許流量思想太根深蒂固了,但不好好落實產品,一味求大求好、追求爆發性業績都是飲鴆止渴。短時間內可能的確會把一些項目拉到高光時刻,但後續就是實際效果跟預期不匹配的各種糾結。"

“一入騰訊魚得水,一入阿里誤終身。”有市場人士總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