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新西兰绿草如茵的田园牧场,白云包裹的雪山之峰,还有隋东风和罗芸夫妻在克莱德小镇屋子前一起看云卷云舒,望日出日落的画面。

风吹过的时候,小狗布鲁在罗芸的腿上耷拉着脑袋,远方的牛羊吃着青草。

一切都凝固在异国他乡风清气爽,五彩斑斓的时光里。

正如影片一开头木心那首娓娓道来的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云淡风轻的安静和温暖祥和的柔情感。

电影根据冯小刚好友张述真实的情感经历改编而成,通过现在与过去双线故事发展,向观众展现出了一段横跨十五年的爱情。

其实关于对爱情的理解,冯小刚在《芳华》之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信任与坚守。

可《芳华》有着浓郁的时代背景,爱情也夹杂着极重的社会因素,这次《只有芸知道》没有这些,它更加纯粹。

这种极为“去戏剧化”的电影叙事,也使得影片得以专注于情感表达,再加上对电影原型张述经历的真实秉承,电影从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舒服感。

不过,这种缺失冲突的电影,想要拍好其实很难。

冯小刚这次成得比较不错。

经过前期宣传,不少观众知道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蓝本来自导演友人与其亡妻的爱情和婚姻。分明是有名有姓甚至许多细节都有迹可查的事,可在影片结束场灯亮起时,许多人的评价是“太不真实”。

这四个字可以是赞美的。

在欣赏它的网友眼里,影片隽永动人,能把人引向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去体验心底的渴望——所谓“太不真实”,更像是内心的桃花源。

但在更大范围里,“太不真实”偏向于贬义,一个纯粹到只剩下爱情的故事,怎样看来都有点脱离实际。

尽管因为筹拍电影《手机2》,公众对冯小刚的批评铺天盖地,个人对他此事的处理也有看法,但对他的电影是真心喜欢。

从《非诚勿扰》,到《芳华》,到《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的票房并不高。

到电影撤档时,也就刚刚过亿。在冯小刚每年一部的贺岁档里,这种情形罕见。

好在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拍这部电影没有野心,就想在心里无理可论的时候,去寻找一种温暖。

看完之后,能让人觉得暖心,学会珍惜爱情,珍惜生命。

也看到导演坦言,现在不必急着去拍太多本子了。有一瞬间被击中了,就有欲望去拍。有话要说、有激情要表达的时候,也就去创作了。

想着拍得舒服点,自由也谈不上,只是希望让自己别拍得那么纠结。

少年时期是自己创作的井喷期,那时想拍的故事,都相继搬上了银幕。

想拍的东西都已经拍完,现在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恰逢一个故事找上门来,《只有芸知道》就是那个故事。

现代人的生活里,浮躁和戾气包裹着我们,每天打开手机,总能刷到一些攻击性很强的新闻,世界各地又似乎都在发生各种冲突,热搜榜上充斥着谁和谁又撕了这样的事儿。

所以这部片子很慢。

整部影片的时长132分钟,对于一部文艺爱情片来说,如此的篇幅稍显冗长,也难怪很多观影者吐槽“节奏慢”、“太慢了”,但我却认为,虽然电影剧情进行得比较缓慢,但由于每一个章节的故事并非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开展,主要人物时而追忆过去,时而回到现实,因此剧情平淡而不沉闷,缓慢而不倦怠。

影片的开始,隋东风牵着新的“布鲁”在公园散步,一首木心的小诗《从前慢》娓娓道来,奠定全片“慢”的基调。

用当下的眼光来打量,影片“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爱情主题,的确与现今“打小三”“防闺蜜”“婆媳争斗”的语境格格不入。

在人人开口闭口,都是“房子、车、户口、钱”的时候。冯小刚反而执意要过滤掉这些杂质,一心还原爱情最原始的样貌。

它虽怀旧、过时,但又足够真实,80%都是真事。

你相信,会看到相濡以沫的力量。

不相信,会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所以,《只有芸知道》不是“烂不烂”的问题,而是你“信不信”的问题。

男主隋东方(黄轩饰)以一种梦境的形式,和已故的妻子罗芸(杨采珏饰)重逢,深情相拥、互诉衷肠。隋东方放下心结,带着妻子的骨灰盒,走上了带妻子去看世界的寻梦之旅。

影片倒回到他们两人以前的生活。讲述了他们在异国他乡从相识、相知、相恋,到走入婚姻的感情历程。

在我看来,导演用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用一种留悬念的方式记录了两个人的爱情经历。

采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拍摄手法,并从男主跟不同的人讲述故事的角度,让观众的心紧紧和剧中的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不时扣问自己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人的合格对象,难道只有等失去了,才能懂得真正的珍惜。

影片中尽管时间飞逝,两人容颜不再,甚至一人必须目送另一人的骨灰被装入盒中,但二人的感情并没有随着这样的时间流逝而消退。

正是由于二人这十五年跨度里长长久久的陪伴,以及相互理解支持,甚至是到妻子死后丈夫为她所践行的遗愿的这些元举动,才是让这段爱情令人感动伟大动人的促因。

爱情里,浪漫并不是全部,浪漫会逐渐流逝,而懂得与陪伴则显得更为重要。

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虽然风景同样美丽,但回忆中的画面色彩明亮、偏黄色,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节奏就像年轻时隋东风飞转的自行车和在风中飘动的长发一样,轻快而富有朝气。

而现实中的色彩,多了一些冷静,人物在这样的情境中,是失去了温度和活力的。

对比之下,人生的残酷与美好都在同一个个体生命之下显现,感叹时光易逝、伊人不在,物是人非的伤感疯狂涌上心头。

不管是走在新西兰的草地上,还是在他们的中餐馆里,虽然言语不多,但始终能感觉到,两个人天衣无缝的默契,我想这就是爱。

不管在张述和罗洋生活的加拿大,还是隋东风和罗芸生活的新西兰,都有着浓厚的英国文化传统。相信导演在剧中做这样的安排,不是巧合。

但同时,蓝色又代表着忧郁。

名叫blue的狗忠诚体贴又粘人,可惜中途重病离去,给人留下无尽的哀伤和思念。蓝色大海里美丽的蓝鲸,只能留在罗芸的梦里和卧室的墙上。最后只有她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和蓝鲸相伴。

而那条蓝色的长椅,更是孤独的代名词。

为什么隋东风和罗芸如此相爱,这爱却又充满哀伤?

虽然女主生前觉得小镇过于宁静,但可以看出那里有着她们两人最幸福的时光,也是有着聪明的布鲁陪伴着她们的地方,最后布鲁和女主都永远的留在了那棵树下。

“被留下来的那个是最苦的”,每每想到男女主相拥着躺在病床上时,我的心充满了悲伤,泪水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流。

最后的心情至今一直是很压抑的,没有大悲,但也没有办法缓过神来,我的脑海也停留在了那一望无际的随风吹动的草地上。

影片情绪的爆发点是林太醉酒。在东风和罗芸的简易喜宴上,林太失控,道出了全片最锥心的情话:半路留下的人,苦啊。

芸“睡”着了,风吹响长笛,等她;风走累了,坐在“芸”的怀里,想她。将罗芸的骨灰安放在她最向往的四个地方后,隋东风活了过来。

芸在他心里,家永远不会散。

一切还是从前的日色,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冯小刚以前的电影里,爱情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缘份。人在异乡生活,爱情就像是一栋房子,一间餐馆,一辆车,一艘船,把两个人装在一起,从当年分分合合的《不见不散》,到现在这部分开以后回忆过去的《只有芸知道》,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没有把人物锁定在某一处地方。

这些都很不冯小刚,也很冯小刚,这都不重要,至少我们可以在看完电影之后,必须像那个渔夫一样掏出电话,对TA说一说“我爱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