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结局算是圆满,但是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化身为梅长苏的林殊终于如愿为七万赤焰军洗雪冤屈,梅长苏最后也以林殊的身份回到了战场,可惜最后梅长苏是否战胜病魔成了谜,而最后是否身死战场也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我们只看到了霓凰郡主万般伤心的表情。但很多人都觉得,梅长苏以一己之力拨乱反正,在大厦将倾的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梁的国运,可果真如此吗?小编反而觉得梅长苏拖着病体亲赴战场,就代表了大梁国运走弱的局势并未改善,还会一直恶化下去。

剧情一开始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大梁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天子之都金陵有大将军蒙挚镇守,大梁的东部由骁勇善战的靖王守护。南边自然是穆王府霓凰郡主守卫,而北境由当年的赤焰军戍守,并且曾经大败大渝军队,导致大渝军队多年来不敢进犯,甚至还主动送来公主和亲,所以短时间内,大梁可以说是国泰民安四方升平!

梅长苏在没有到达金陵之前,大梁这种表面的平衡也许还会在维持一段时间,可是在梅长苏到了金陵之后,挑起了太子和誉王的内斗,双方权势此消彼长,原来看似平衡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在谢侯爷被拿下以后,靖王原来想要推行的军政改革成为了可能,只不过还未来得及实施,就被南楚方面看得一清二楚。大梁因为多年来结党营私党争内斗,外表看起来还算平衡,其实已经内耗多年,疏于外交关系,所以周边觊觎大梁的那些边国便有了蠢蠢欲动之心。

太子被废黜,誉王野心恒生,决定孤注一掷,爆发了九安山事变,这无疑给已经内耗严重的大梁又来了一记沉重的打击。而此时的梁帝,沉浸在内忧里面,不能顾及外患,相比这些麻烦,梁帝更注重自己的手里的皇权。可九安山事件的发生,让更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大梁不仅仅存在的是内忧外患的问题,就连军队的素质还有老百姓的人心都出了很大问题。

古来就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说法,如果失去了民心,那大概离覆灭也就不远了。而且早先靖王也提出过,现在大梁的军队士兵少了血性,更多士兵成了贪生怕死之徒,大梁把过多的财力放在了争权夺利内耗上,而军队的士兵则吃不饱穿不暖,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国家卖命呢?

在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到了最后,面对北境被侵犯,大梁这样一个表面看上去强大无比的国家,竟然变得无将可用!可见这些年大梁皇帝笼络皇权,纵容太子和誉王内斗,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已经让大梁人才凋零,变得无将可用了。

当面对边境被进犯,已经成为皇帝的靖王,不可能再带兵打仗了,国祚不稳他需要镇守京师。如此大梁的东部无人坐镇,北境又危在旦夕,南边尚且有霓凰郡主,西边的距离京都近,也能顾及。大臣们在商议战事的时候,面对人选问题,也都是一个一个老弱病残,年轻的要么贪生怕死要么毫无经验,那么只能硬着头皮启用言豫津还有萧景睿这些年轻人了,国难面前,谁都不能再安稳做个小孩了,能勉强一用绝不能退缩。

如此情况下,梅长苏只能回到战场,并非他必选的宿命,而是没得可选。这就像是安排好的宿命,他的结局只能回到战场,而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梅长苏到底还能坚持到几时呢?这个谁也不知道!

而当年大梁国,有言阙可以一人斥退三军,有林夑可以扫平北境,如今还剩下什么呢?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了,当梅长苏拖着病体坚持要上战场,还有宫羽、蔺晨这些人也要上战场的时候,就意味着大梁已经岌岌可危了。梅长苏拼尽全力把靖王扶上了帝位,大概也只能让大梁存在的久一点点,却扭转不了已经衰败的颓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