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据了解,别样肉客是一家主营蛋白质类产品的全球性公司,总部在美国。今年4月,别样肉客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主打植物牛肉。11月18日,别样肉客在中国首发其全新产品别样猪肉,这是为中国市场研发的植物猪肉,由大米和大豆等植物成分制作而成,总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较少。目前产品还是从美国进口。日前,全球植物性肉类品牌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首发植物猪肉,并在上海5家人气餐厅推出定制菜肴,供人们尝鲜。

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约为310亿人民币,预计将每年以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40亿元。与此相比,全球肉类消费约9.5万亿元,如果人造肉的渗透率达到1%,那么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据权威资料统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过97亿,而肉制品缺口届时将会达到3800万吨。未来人造肉行业市场怎么样?

2021人造肉行业市场将如何发展?

全球经济发展,产业及消费均面临转型与升级,健康消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造肉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其独特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节能环保等天然健康属性优势,成为转型与升级的首选。中国人造肉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与硬件设备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有着一定的差距。

人造肉的主要生产成本是生长培养基,每升的成本约为400美元。在此背景下,一个传统的生物反应器需要高达600升来生产1公斤肉。为了降低人造肉成本,人造肉公司正在大力投资研发,但在未来几年,这一问题很可能仍是一个挑战。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肉类供求格局看,传统肉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且目前植物性素肉技术还不能模拟多种肉类。素肉推广仍然任重道远,对传统肉类的替代性作用非常有限。

由于非洲猪瘟,中国生猪产能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遭受较大影响,如何弥补后期猪肉缺口乃至由此引发的国际市场肉类供应问题。当前,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超过60%,对猪肉依赖性较强。并且我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的50%,以自产为主,对进口依赖小。由于爆发非洲猪瘟,导致全球肉供应大幅减少,CME猪肉价格上涨一倍,市场担心巨大缺口进一步推高了肉类价格,而且这部分猪肉供给缺口将分摊其他肉类,包括禽肉、牛羊肉以及“人造肉”。

图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

一直以来,由于畜牧养殖容易遭受各种疫情的影响,导致产量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供应及价格,并且畜牧养殖肉类出现疫情后,其肉类更容易出现病毒,影响食品健康。考虑至此,“人造肉”实现工厂化生产即可有效避免这一影响。

目前来说,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肉类口感较为关注,“人造肉”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市场小众,仍是以各种素肉小食品为主。不过,随着素食或者半素食消费者的增加,我国“人造肉”市场也会逐步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加。“人造肉”也被称为“清洁肉”。这在于比起传统动物养殖来说,“人造肉”更为干净以及健康。

培育清洁肉需要从动物肌肉中提取细胞样本,然后这些细胞将在实验室中“生长成”各种肉类。用这种方式生产肉类的主要好处是节省时间,将一头牛养大通常需要20多周的时间,但在实验室中,生产出一个汉堡包只需要9周。清洁肉的另一大好处在于,它要比普通的肉类更加健康。生产商们可以控制肉中所含的脂肪类型,生产出富含健康脂肪的肉类,如有益于心脏的ω-3脂肪酸。

这是从实验室长真肉的“人造肉”路线,而另一条路线则是植物性肉类替代品。我国市场流通的素鸡、素猪肉,是以该方式生产的“人造肉”。从科技角度来讲,“人造肉”可以节省更多的耕地,提高粮食谷物的转化率,有效减少养殖过程抗生素等药物使用,减少畜牧养殖对环境污染,同时也满足消费者对肉类(肉味)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