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賀強:

46個提案助推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本報記者 張 亮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我有一個願景,那就是讓中國資本市場真正成爲一個投資型市場。我的提案,也是緊緊圍繞這個願景不斷呼籲的。想要建立投資型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核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基石,堅持市場規範發展是重點,同時要不斷地對外開放。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能走得更穩健,更好地服務投資者和實體產業。”中國資本市場即將迎來30週年之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近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此表示。

賀強教授作爲爲數不多的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曾多次受到證監會等有關部門邀請,反映證券市場情況,提供建設性意見,並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他自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總計遞交92個提案,其中46個與資本市場有關,如建議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推出股指期貨、恢復國債期貨等,助推了中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我的提案能夠客觀地反映中國資本市場心聲,一方面是我對建設投資型市場的堅定信心與深度研究,另一方面是源於我從1993年起,就長期參與到市場交易中去,聽到了廣大投資者的呼聲。”賀強教授向《證券日報》記者娓娓講述了幾個典型提案背後的故事。

“印花稅委員”

電話兩次被打爆

2007年中國股市經歷了一輪牛市行情,股市交易十分活躍,當年財政部將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至3‰。由於是雙向徵收印花稅,國稅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07年徵收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額爲2005億元,是2006年的10.2倍。

縱觀當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不過才1800多億元。在賀強教授看來,這意味着即便是牛市行情,僅考慮投資分紅收益與交易稅費,投資者入市後可能是虧損的,股市的利潤源泉正在慢慢枯竭,這不利於鼓勵投資。

“所以,我在2008年全國兩會遞交了《建議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的提案》。一方面考慮這種方式較爲容易實施,另一方面買入股票時不收印花稅,有利於鼓勵購買,賣出時徵收則鼓勵長期持有。”賀強教授說,正是這個提案讓他被很多人稱爲“印花稅委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時投資者對降低印花稅的迫切期望。

20世紀90年代以來,證券交易印花稅幾起幾落,監管層將其作爲一個重要的股市調控手段。從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的歷史情況看,股市大漲時提高印花稅,下跌低迷時則調低印花稅。而全球金融交易的趨勢是不斷降低交易費用。在這方面,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正不斷與全球金融市場接軌。

“這個提案遞交一個多月後,有一天我正和朋友喫晚飯,突然一個又一個電話打過來,原來證券交易印花稅被下調到1‰。有人還問我是否跟財政部通過氣才寫的提案,這當然不可能了。”賀強認爲,以當時中國股市環境來看,調低印花稅,降低交易成本已經是大勢所趨。

大約半年後的9月18日,賀強教授的電話再次被打爆。因爲當天財政部公佈,證券交易印花稅改爲單邊徵收,買入不收,賣出徵收,這與他提案中的建議一模一樣!

9月19日,證券交易印花稅新政正式實施,當天股市大盤漲停,在全球資本處於寒冬的情況下,中國股市逆勢上漲非常難得。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不僅僅是提案反映了民意並且很快獲得監管層採納,更源於我對政協委員責任的重新審視。許多人覺得政協委員的提案實施困難,但證券交易印花稅提案這件事讓我清楚地看到,只要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有合理的見解、建議,被監管層採納的概率絕不低。”賀強教授說。

推出股指期貨的是與非

不同於提出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時的普遍支持,2009年賀強教授建議推出股指期貨的提案遭遇了很大的爭議。反對的聲音尤其強烈,認爲中國股市不時出現操縱股價的現象,如果推出股指期貨,那麼將更加損害股民的利益。

賀強教授說:“提議推出股指期貨的原因不是給機構們一個新的炒作工具,而是希望它能夠起到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的作用。當時中國面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球經濟處於衰退週期,而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有可能導致股市整體性下跌,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由於沒有避險工具,證券投資基金以及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在系統性風險導致的股市連續暴跌過程中,顯得被動無力,甚至遭受巨大損失。如在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過程中,證券投資基金這一資本市場的主力機構,只能被動遭受損失。來自銀河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基金淨值縮水近1.3萬億元。

如果當時推出股指期貨,就能爲機構投資者提供有效的規避系統性風險的工具,從而使機構投資者無論在市場大幅上漲中,還是在市場大幅下跌中均可以正常交易。另外,在股指期貨交易中,存在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如果證券市場股票價格出現了非理性波動,或者股票價格與股指期貨價差增大,就會引起投資者的反向操作以及大量套利行爲產生,從而也抑制了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

“在我寫提案期間和此後的一段時間裏,我和中金所進行了多次關於推出股指期貨的交流。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我也參加了當天的敲鐘慶典。”賀強教授認爲,股指期貨推出,標誌着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賀強教授同時也感慨,股指期貨原本是套期保值的工具,但因爲制度與監管的不完善,卻被一些投資機構用於炒作,偏離了它最初設立的理念。爲減少惡意投機行爲,股指期貨在2015年被大幅提高保證金,導致成交活躍度大幅降低。

就此,賀強教授表示,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股指期貨套期保值與風險對沖的作用,對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對流動性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在股指期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與完善監管,保持股指期貨的健康發展。

一波三折的場外市場建立

在賀強教授的衆多提案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的建議不少,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關於發展場外市場的提案。

在賀強教授看來,能夠登陸場內市場交易的公司仍屬於少數,而更多的公司需要通過場外市場尋求資本支持。建設好場外市場這個蓄水池,才能給場內市場源源不斷注入活水。

賀強教授說:“多層次資本市場一個分層是場內、場外市場,場內市場有不同板塊,場外市場有三級市場、四級市場,以及全國統一的場外市場和地方性場外市場;另一個分層是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期權市場等。這些共同構建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增加市場彈性,提高市場運行的安全性。”

中國資本市場的場外市場發展歷史並不比場內市場晚,20世紀90年代初期便有一批地方性交易中心出現,其中還包括法人股交易市場。但在1998年,由於不合規交易情形嚴重和缺乏法律法規約束,監管層決定整頓場外交易市場,大多數場外市場被叫停。

“如何處理這些場外市場的掛牌公司是一個難題,我曾帶隊調研了NET法人股市場,並出具了詳細的調研報告。”賀強教授表示,這份調研報告爲三板市場的建立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

2001年7月16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開辦,這也是最早的三板市場。此後證監會將三板市場的管轄權讓渡給中國證券業協會,協會引進一批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到三板市場,爲與之前區分,起名爲“新三板”。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模式單一問題,賀強教授自2010年開始連續遞交提案,建議擴大三板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場外市場。2012年9月20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運營管理機構,並且沿用了“新三板”的名字。

新三板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的探索,2020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首批企業亮相,作爲新三板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精選層交易有助於提高新三板流動性,爲新三板更好地對接科創板和創業板打下基礎。

“證券市場的主體不僅包括場內市場,還涵蓋範圍更加廣闊、門檻更低的場外市場。一個良性循環的場外市場加場內市場,才能讓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一步步成長起來。”賀強教授說。

恢復國債期貨恰逢其時

國債期貨屬於重要的金融創新品種,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國曾在1992年12月28日開展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由於當時各方面條件不充分,市場十分冷清,1993年上交所修改了國債期貨交易規則,市場開始活躍。

由於當時股市低迷,大量資金流入國債期貨市場進行炒作,過度投機情況嚴重,終於在1995年2月23日爆發了“國債327事件”,導致在1995年5月17日,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

此後,我國資本市場高速發展,市場成交規模不斷擴大,監管與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2012年,賀強教授認爲重新推出國債期貨交易的條件已經成熟,隨即遞交了恢復國債期貨交易的提案,也有很多金融學者在這一時期呼籲恢復國債期貨。

賀強教授說:“隨着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推進和期貨市場的深化發展,我國利率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債現貨市場規模穩定增長,期貨法律法規也得到完善,這些都促成了國債期貨交易重新推出的基礎。”

賀強教授認爲國債期貨的意義重大,有利於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延緩債務危機、有利於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金融調控機制等。國債期貨增加了國債市場的一個層次,使多層次資本市場更加完善。

針對國債期貨的風險控制,監管層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2013年9月6日,在經歷了19個月的仿真測試之後,國債期貨正式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

此後,賀強教授還呼籲儘早制定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運作,以及讓商業銀行等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在他看來,商業銀行、保險資金等債券現貨市場最主要的參與主體尚未進入國債期貨市場,國債期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發揮仍不充分。

“因爲從境外實踐看,期貨和期權是風險管理的兩大支柱,現階段我國已成功上市國債期貨並實現平穩運行,除了增加市場參與主體,還應該進一步加快上市更多國債期權產品,充分發揮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賀強教授說。

千呼萬喚的T+0交易

不同於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推出股指期貨、恢復國債期貨等提案的接踵落地,賀強教授已連續多年提出恢復T+0交易。

在2020年全國兩會提案中,他再次建議科創板率先實施T+0交易。因爲科技創新公司不確定性強、風險大,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後,投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而推出T+0交易能夠讓投資者及時止損。

賀強教授說:“現有的T+1交易情況下,投資者當日如果高位買入股票,即便發現股價一路下跌,當天已沒有了改正投資決策的機會,只能等到第二天開盤才能賣出,這會使投資者的損失放大。而且T+0交易能夠活躍市場,可以在不增加槓桿的條件下,增加股市的成交量。”

要不要在我國證券市場恢復T+0交易,這個爭論可謂由來已久。雖然從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實行T+0交易是一個趨勢,畢竟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市場裏,都是實行的T+0交易機制,關鍵是現階段是否有實行T+0交易的條件。

有很多業內人士對實行T+0交易持反對意見,認爲它助漲了投機,判斷依據之一是,1992年5月21日證券市場曾推出了T+0交易,但因爲出現過度投機現象,在1995年1月1日又改爲T+1交易。

賀強教授就此表示,彼時中國資本市場剛剛起步,證券市場還不成熟,投機氛圍過於濃厚,但現在隨着證券市場規模倍增,《證券法》出臺和信息披露制度的細化,T+0交易的條件日趨成熟。

“近年來我不斷修改關於推出T+0交易的提案,比如建議有步驟地推出T+0交易,先在大盤藍籌股推出T+0交易,或者先在科創板推出T+0交易。按照穩妥起步、循序漸進的原則,爲了減少市場投機炒作行爲,可以限制交易頻次,實行單次T+0機制,限制交易次數等。”賀強教授說。

T+0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投資者利益,但賀強教授認爲,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本質不是從投資交易和市場秩序等方面教育投資者,而是要對融資者加強教育。

“雖然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更重視投資者的市場。”賀強教授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