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从跑龙套到男一号,青年演员潘锡岳演绎林风眠圈粉无数

原标题:

国家二级演员、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潘锡岳:

方寸小舞台演绎大人生

平日里采访潘锡岳,看到的是化了妆、穿着演出服的他。头一回见他穿回了自己的衣服,一条破洞牛仔裤让人产生了反差感。直到看到桌子上一摞摞的剧本,才反应过来,他就是那位在舞台上传承发扬客家山歌剧的男一号。

潘锡岳在大型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中饰演林风眠。(受访者供图)

做一件事,唱一生戏。潘锡岳入行14年来,从跑龙套到群演,再到男一号,一步一个脚印、一台一个角色,用潘锡岳的话来讲,“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他心里,角色不分大小,传承和创新才是可贵。

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潘锡岳出生在文艺世家,他的妈妈与小姨用心演绎数十载,生动诠释着对传统戏剧的坚守。长辈的言传身教,让他耳濡目染,潘锡岳打小就在剧院里长大,从小就爱上表演。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潘锡岳好戏不断。如今,9岁的女儿潘可依也跟随他的步伐,走上了舞台……

因戏而生▶▷

生于文艺世家从小看妈妈的戏长大

走进潘锡岳的办公室,已经连续排练3个月大戏的他,在等待记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在沙发上睡着了。见到记者时还睡眼惺忪,可当聊起演戏,他立马精神抖擞,打开了话匣子。

潘锡岳与客家山歌剧结缘还得从广东汉剧说起,那是他爷爷辈的事了。

“我爷爷是汉剧院的大厨,我妈妈是汉剧院的演员。因为爷爷的关系,我爸爸和妈妈就这样相识了,后面就有了我。”潘锡岳说,他从小在戏院里长大,耳边总是充斥着唱戏的声音,对演戏有着特殊情感。

潘锡岳的妈妈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东汉剧院五朵金花之一的邹勇,他的小姨则是山歌剧演员,可以说,潘锡岳生于文艺世家。

小时候的潘锡岳,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看戏是唯一的娱乐活动,潘锡岳几乎每天都能看戏,偶尔还能上台当个小群演。“我妈妈那时候演戏,要到乡下去,有时一去就一两个月。寒暑假我就跟着去,那时不觉得辛苦,就是好玩。”潘锡岳说,长大后才知道演戏的苦。

不出意料,潘锡岳考入了梅州市艺术学校,专业是汉剧。“那时候考艺校很难,真的是百里挑一。从海选到面试再到复试,几百号人里挑选出十几个人。”潘锡岳回忆时忍俊不禁,当年班上只有他一个男生,被戏称为“七星伴月”。

出乎意外的是,潘锡岳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当一名收费员。原来,一心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潘锡岳,得知高速公路公司招收艺术人才,便报名参考。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潘锡岳顺利入选。

没想到的是,“艺术人才”只有在公司举行大活动或联欢时才派上用场,平日里就是当一名收费员,就这样潘锡岳在收费窗前一坐便是3年。

事实上,潘锡岳骨子里有着一份对演戏的执着和热情。3年后,一位前辈找到他,叫他到梅州市山歌剧团(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前身)当演员。潘锡岳犹豫了,担心专业不对口难于胜任,在这位前辈和妈妈的鼓励下,潘锡岳入行了。

“这位前辈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杨秀微,她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是我演艺路上很重要的一位伯乐。”潘锡岳说,从此他开启了演绎人生。

当记者问起,走上了一条新的演艺之路有何感受?“工资从3000多元一下子降到了800元。”潘锡岳幽默地说。但听到他那厚实的嗓音中带着沙哑,可以想象这条路并不简单。

入戏痴迷▶▷

做梦都在背台词独挑大梁成男一号

刚刚还是年轻气盛的20岁小伙子,身子一缩,声音沉下来,又变成腰弯背驼、步履蹒跚的90岁老爷爷,一颦一笑间完成了角色转换。11月28日晚,备受瞩目的大型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上演,潘锡岳饰演林风眠,专业的扮相、优美的唱腔、精彩的演绎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真情实感的表演更令台下观众动容落泪。

《林风眠》这部剧,让潘锡岳又收获了一批粉丝,再次刷屏朋友圈。起初不少观众担心,像林风眠这样一位画坛巨匠,在美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部剧能否演好?

“我不是潘锡岳,我就是林风眠。”正是有这样的心态,当观众看完演出,纷纷为潘锡岳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演得出神入化,演绎出林风眠传奇的一生。

赞誉的背后,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写照。

时间回到2006年,潘锡岳刚进入梅州市山歌剧团。一开始只是跑龙套,但对于潘锡岳来说,无论角色大小他都认真对待。“群演是很重要的,红花也需绿叶衬托,演好一部剧就像4个人抬轿子,少一个人都不行。”潘锡岳说。

因为专业不对口,潘锡岳比其他人花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他说,虽说艺术是相通的,但汉剧的表情、动作以及发声、唱腔都与山歌剧有着很大区别。为此,他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多听、多看前辈们的表演和听取他们的建议,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山歌剧演员。

一个决定,就是一个转折。潘锡岳的转折始于他的处女作《桃花雨》。

“有一天编剧林文祥老师说,我们要演新戏《桃花雨》,你来演男主角。”潘锡岳回忆当起的情形说,“老师在说笑吧?我能演主角?”编剧和导演的肯定坚定了潘锡岳的信心。2007年,潘锡岳被选为《桃花雨》的男主角,第一次担任男主角,潘锡岳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举拿下广东省艺术节的金奖。

潘锡岳的成功并非偶然。

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完整呈现剧中人物形象及演唱技巧,潘锡岳日夜练习,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潘锡岳说,有时候就像入魔了一样,满脑子都是剧本。在舞台排练时唱,回家路上也哼,在家更是不放过,除了睡觉,只要嘴闲着,洗澡上厕所他都唱。“做梦都在背台词,有时候梦到演出出现失误,经常被惊醒。”他说。

从跑龙套到群演,再到独挑大梁成为男一号,潘锡岳认为他只是运气好,遇到了伯乐杨秀微、林文祥等前辈。实际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潘锡岳的努力让每一个人看在眼里。入行至今演绎了11部大剧,每一部剧都获得好评,斩获多个大奖,个人奖项也有10多个。

为戏传承▶▷

父女同台演绎祖孙三代爱上演戏

台下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问起潘锡岳,有没有想过放弃,他坦言“有过”。

2013年,潘锡岳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在北京的两年,给了潘锡岳不少诱惑,“当我想到前辈们器重我、培养我,我实在不应该半途而废。”

两年后回到梅州,眼前的一幕更加坚定了潘锡岳留在剧团的决心。

梅州市山歌剧团遇上了体制改革,一大批骨干人员提前退休,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剧团一下子安静了。“前辈们退休了,我一下子从小演员变成了老演员,肩上的担子重了。”那一刻,潘锡岳决定带着前辈们的嘱托,把山歌剧传承好。

传承这条路并不好走,潘锡岳发现,几十年过去了,台下的观众还是父母那个年代的观众,而且越来越老、越来越少。

“朋友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是山歌剧演员。他们就笑话我,‘山歌不是老人家在凉亭里唱的吗?’”凡是对潘锡岳说过这些话的朋友,都被他拉到剧场来看演出,“我一定要带你感受什么叫山歌剧!”只是,这么做的范围毕竟有限。

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秉承着这一理念,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开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戏曲在不离本质的基础上,应该在唱腔、表演、编剧、舞美上进行创新,走进年轻人的心里。”潘锡岳说,从《血色三河》到《林风眠》,他们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潘锡岳看到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多,就连他9岁的女儿也爱上了山歌剧。

“还记得《林风眠》这部剧里的童年林风眠扮演者吗?就是我的女儿潘可依演的。”潘锡岳说,女儿的每一场戏他都在侧台关注,比他自己表演还紧张。

当童年林风眠喊出那句“阿姆”,潘锡岳看到女儿眼眶湿润了,“当你感动了自己,自然会感动台下的观众,我认为我的女儿演得比我好。”

对于是否让女儿走演员这条路,潘锡岳表示看她自己的选择,“我还是坚持要她把书读好,文化课不行,怎么能读懂剧本。有次考试没考好,我说不准演戏,她立马哭了。”

潘可依说爸爸是她的偶像,而潘锡岳的偶像一直都是他的妈妈。“我妈和女儿看过我的每一场演出,每次演完,我妈总是说我这演不好、那姿势不到位。”但他心里明白,这种“嫌弃”亦是一种肯定。

“平日祖孙三人都在练唱腔背台词,邻居们都说我们家在开演唱会。”潘锡岳说,有时候他唱错了,女儿都能立马指出他的错误。

在潘锡岳心里,演员就是戏比天大,“我身边有很多前辈,包括我的妈妈,他们对待演出都是极度专一。只要站上了舞台,就一定要演下去,无论发生天大的事,这就是戏剧演员的使命。”

潘锡岳说,一声入戏,一生都为山歌剧。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记者】汪思婷

【作者】汪思婷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