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春期孩子的脆弱信息比以前频率高了很多。比如不上学的,写遗书离开人世的,变成小混混的,或者将家长期待弄得稀烂,或者对教师 产生敌对心理,一些成人们呼吁,好心好意大道理怎么就变成了孩子心中的敌意的源头?恐惧的源头?甚至是活不下去的理由了呢?

这要人理智与情感发展的线路出发。成人满肚子的大道理,你有想是怎么来的吗?有人说,是上一代传承下来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呢?听大人的话就是了;还有人说,你(孩子)是我的,我说什么你就应该听什么,因为我是大人;更有人说,不许反问,不许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不管,但是我家的孩子就要这样管,因为我是大人,我比你还不容易,你吃我的喝我的,还给我惹事生非,不听的话,打骂训斥指责是首先的出气方式,简单易行,凡正你也不敢还手……

而处于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呢?可能是做错了事,闯了祸,从年龄角度与心智成熟度看,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有些行为只是环境的产生,如果有大人耐心指导,个性化指导,即使你不打骂指责,而是在青春期孩子能够听得到再随着时间的推进才能够弄懂的情况下,成人的唠叨和道理才会渐渐内化到儿童头脑中,真正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是5年以后的事了。如果你只是打骂训斥,而讲不清楚道理,或者以说了也不听为理由,儿童能记住的就是怕大人、怕与人交流、怕惹事,可以躲在角落里,观察与感受着随时担心的恐惧,随时做好防御的准备,你觉得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当瓦儿以倔强和孤独,就想远离熟悉的人群出现在剧里时,她的家庭也随之展现在观众面前,我见过太多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像瓦儿的倔强有一种和命运抗争到底的执着,她会为生存,抵抗各种困难。而有些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就变成了“宅”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因为害怕社交活动,担心在社交活动中随时会表现不尽人意被人指责与攻击,对各类环境的安全感要求极高,这类现象正成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头疼的大事。

剧中的瓦儿因为有李墙的爱情,她的倔强和父亲对李墙的敌视,其实更促进了两个人爱不离的真实感受。瓦儿家庭里是散发着不能丢面子、生活不容易的气氛,爸爸天天拉着个脸,没有一丝温暖,当然他是一位负责任的男人,瓦儿长大了才能理解,可在她的青春期阶段,因为有个智障的弟弟是她可以倾诉情感与爱心的人以外,妈妈虽然也会担心瓦儿因为长得太漂亮惹 事,但妈妈还是给了她理解与能够感受到的关心。可她的原生家庭还是不幸福的。爸爸过早离世,缘于性格刚硬,缺少了温情,只在离世的时候给孩子们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让李墙责任感得到提升,妈妈变成了有“精神问题”的人,婆婆为了救她失去了生命,让李墙不敢面对她。一个宠他不够的妈妈还没来得及享受儿子带给她的天伦之乐,一个让他深爱的媳妇,最难受的就是李墙了。

所以李墙离开这个环境才能随着时间疗愈心底的伤痕,才能化解那无比纠缠的心结。瓦儿也才能从忏悔中走进李墙。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如果瓦儿的家庭气氛是民主的,即使有个智障的弟弟,她的人生经历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幸福的景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