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红,是开阳县税务局的工作人员。2019年,我被选派到开阳县金钟镇茅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茅坡村是开阳县偏远山村之一,山高坡陡、地少人多,村里共有8个村民组360户,共14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3户69人。那里不仅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虽然前期已经了解到不少村里的情况,可刚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我还是傻眼了。进村路泥泞不堪,村民房屋破旧,路上垃圾、家畜粪便随处可见。

看到这些场景,我暗自下定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啃下这块扶贫“硬骨头”。

经过调研,我首先梳理出茅坡村交通不畅、群众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因为村民视土地为生存的根本,修路占用土地,村民不理解,一度导致茅坡村交通落后。在了解情况后,我迅速召集村民开了“坝坝会”,将“组组通”的施工情况向村民们一一说明,并将公路修完之后的好处一点一点地讲给村民听,后来村民慢慢开始支持村里的交通建设。

为了改变村里破旧的村容村貌,我号召村民们清理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等,建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通过改造和整治,茅坡村一改过去脏乱差形象,呈现出干净清朗的乡村风貌。

茅坡村村民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是关键。

为了让村民“脱真贫、真脱贫”,我针对2019年村里仅剩的14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帮扶计划,最终决定采取“一户一法”、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其落实低保、社保、医保;对于危房困难户,积极落实维修资金扶持,帮助其重新修缮房屋;对于患重大疾病的特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引导就医。

李春伦是其中受惠的村民之一。他是茅坡村河坝组的低保户,与91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因早年做农活摔断了腿,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常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联系到镇里的一家保洁公司,为李春伦争取到一份保洁的工作,让他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我认为,扶贫要从小处着眼,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的一点小改变,就会带来贫困户精神面貌的大改变。

汪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晨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