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歷來被認爲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很多同學都抱怨詩歌鑑賞題不會做,失分太多。今天,小簡老師爲大家整理了詩歌鑑賞常考的七種題型和的基礎識記內容,只要學好了“套路”,分分鐘幹掉這個大難題!

01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爲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02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爲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問: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答: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03

分析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平實質樸、樸素自然、含蓄雋永、清新明麗、形象生動、絢麗飄逸、婉約細膩、幽默諷刺、雄渾、豪邁奔放、陰鬱頓挫、慷慨悲壯、平和沖淡、曠達飄逸。

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爲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04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爲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爲人稱道,你認爲它好在哪裏?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答:“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裏是因爲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爲準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05

詩眼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爲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①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爲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06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①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②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③抒發什麼情感。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

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爲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問: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爲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07

比較評價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①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②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③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3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遊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問: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答: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悽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08

附表現手法

1.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對偶、反問、設問、反覆、互文等。對修辭手法的鑑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麼,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於塑造形象、表現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將抽象化爲具體,能將無形化爲有形。例如寫“愁”: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寫愁,則使人想見愁意之漫長。

②誇張:誇張就是爲了突出和強調某種事物或事物的某種特徵,藉助於想象,對它進行誇大或縮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啓示。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中的“三萬裏”“五千仞”“上摩天”“淚盡”都是誇張,正是這些誇張描寫,把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對苟且偷安、不去收復失地的求和派的憤懣,以及對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擬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如劉頒《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後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④對比: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等)。

3.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徵、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懷、借古諷今、託物言志、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

①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此詩以梅自喻,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現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②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爲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從正面着意描寫。如趙師秀的《約客》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③烘托: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着意描寫,作爲陪襯。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畫面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④動和靜: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⑤虛和實: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以使作品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如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前兩句泛說西湖六月的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後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豔紅和諧地搭配着,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⑦對照:又稱對比,就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後相敘,以增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的一、二句中,霜天、殘月是冷色,江楓、漁火是暖色,這是色彩的對照。這一對照營造出了一種孤寂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