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屆父母最羨慕的人是誰,那八成就是白素貞和許仙兩口子了。娃一落地,他倆一個被關在塔底,一個出家,誰都不用輔導作業。等再相見,兒子中狀元了,簡直不要太美。

最近我在知乎看到某人大附中分校初一學生請家教的要求,發現還是有人也想效法白素貞夫妻,不過他們選擇的是全面外包,找個人包攬小孩的一切,爹孃只要負責給錢就好了。

這事真假不好說,但我知道抱着這種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數:做夢都想孩子優秀,錢不是問題,他們願意砸錢,他們只怕砸了錢也培養不出足夠優秀的娃。

先看孩子的情況。

從這個娃的簡歷,可以看出,從小他父母也沒少砸銀子,瞧着挺優秀,可偏偏核心競爭力——成績不大靈光,班級倒數第二。雖說是人大附中分校實驗班的倒數第二,可畢竟是倒數第二。父母着急也很正常。

這也反映了一部分雞娃屆無奈的現實,素雞(素質教育)再轟轟烈烈,葷雞(應試教育)不行還是不行。說到底成績是1,其他是0,沒有那個1,0再多,也很難說他是牛娃。

估計父母也是拿孩子沒轍了,只好求助於他人。

除了學術研究成果那塊,估計家長不懂行情,錢給少了,還有中考要排到海淀區前100,給的錢也不到位,其他獎金還是不少的。

可以看出,這父母的想法就是用錢砸,砸出一個完美的娃。

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只要能把孩子教好,花多少錢就行。

再看對家教的要求。

在學歷這一塊卡得很死啊。不但要求大學學歷,還要求初高中學歷。

想法倒是可以理解,畢竟父母越是在意孩子學習,就越希望老師有相似的教育背景,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教孩子。

但是不知道這父母想過沒有,如果一個海淀的孩子,拼了命考上人大附中,又讀了北大清華,這不就和這對父母給自己孩子設計的路線一樣了嗎?

這樣一個娃,估摸着也是父母花幾百萬“砸”出來的(還可能砸不出來),他們能看上給人做家教的工作嗎?

而如果能招到人,是不是又意味着海淀的教育進入了一個內循環?辛辛苦苦投錢把孩子培養到名校,然後孩子又去給別人當家教,教別人的孩子去……

這難道就是父母在教育上下血本的動力嗎?

總覺得有點黑色幽默。

最後再來看看這個工作安排。

基本上這位家教老師,把娃放學後的時間全部包圓了。連幾點幹什麼都被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絕對沒有打工人摸魚的餘地。就連娃做作業的時候,也不能閒着,得幹活!

老師的時間怎麼安排,這是老闆和打工人的事情,咱們沒啥可說的。可是有沒有人覺得孩子是真的慘?

5.5個小時,娃每一分鐘要幹嘛都被安排好了。這比在學校讀書還要痛苦,畢竟學校裏還能開個小差,家裏這一對一地上課,連開小差都不行,孩子純屬幫老師掙KPI的工具人。

這很真實,因爲我瞭解到很多牛娃的媽媽,是真的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的。

現在的小孩不容易,現在的父母也不容易,素雞完了葷雞,葷雞完了素雞,光會語數外這些課本內容,孩子沒個特長,會被人笑話是“做題家”;光搞素質教育,成績不行,又會被笑話是“暴發戶”。

總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後果就是小孩每天放學一進家門,就跟打仗一樣。

我有一次聽一個牛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她家小孩鋼琴、舞蹈、編程、校內成績樣樣都頂尖。她說她最擅長的,就是給小孩做時間管理。

他們家小孩4點到家,放下書包先練半小時鋼琴,然後5:30喫晚飯,飯前必須把校內作業都寫完。然後就是1小時奧數,1小時英語,半小時編程,1小時寫作……基本上都是無縫切換,完成2樣纔有10分鐘上廁所休息的。

從放學回來到晚上入睡,基本上牛娃都被安排地滿滿當當。

孩子是牛了,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但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孩子沒有什麼空餘時間,就像提線木偶一樣,父母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或許短期內看不出有太大問題,但長期來看,孩子會習慣於“被安排”,一旦哪天父母不安排了,還不習慣。

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室友,她每次看小說,上面都要用一本教科書蓋着,拿ipad追劇的時候看起來也鬼鬼祟祟的。

我問她,又沒人管你,你幹嘛不正大光明地看書?

我不說,她都沒發現自己不對勁,她想了想,回答我:“我從小就不被允許看閒書,我只要放學回家,我媽就會時不時地過來看我有沒有在寫作業。我房門的鎖都是拆掉的。

我現在看小說的時候總覺得好像背後有雙眼睛盯着我,腦子裏總像有個人在跟我說,別浪費時間了,快去學習。我有時候真羨慕你們能痛痛快快地玩。我總是感到很心虛,只要沒在學習,都是遮遮掩掩的,雖然我心裏知道這沒什麼用,掩耳盜鈴罷了。”

這個室友讀書確實很努力,大三就考過了一門CFA,績點也一直很高。除了看小說,她基本上沒有什麼別的娛樂活動,就算看小說,也從來沒有過通宵,一般最多看1個小時就不看了,不像我,看入迷了就忘記了時間。

我們有時候出去K歌,她也會跟着,但是很少嗨,我很難形容這種感覺,就好像她在學習怎麼玩。雖然她的媽媽已經不跟着她了,她腦子裏卻一直有一個媽媽,在督促她,催着她,要她優秀,不能放鬆。

我還有幾個朋友,都是像我室友這樣的人。其中有一個朋友,都快四十了,幾乎每年都必須考一個證。我們都笑話她考證上癮,她說:我也不想的,但是如果一段時間沒有目標,除了上班想幹啥就幹啥,我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罪惡感,不但不快樂,還很心慌。只有在爲了考證努力學習的時候我纔會覺得踏實。

一個人努力上進,當然是件好事。可即便不想,也努力地完全停不下來,說不定就是一種病。從小就被父母安排了全部時間的小孩,長大後說不定就會變成爲了考證而考證,爲了學習而學習,否則就會心慌的大人。

他們也許會成爲優秀的成年人,可是他們會幸福嗎?

父母在不斷地給孩子加壓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些自由時間。

一幅畫有留白纔會美,一個孩子也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否則即便他學歷再亮眼,人再優秀,也可能會有抑鬱症等各種問題。

一個放鬆娛樂時有罪責感的人,就算能成爲一個完美的打工人,也不會感受到快樂。

另外,請家教可以,但是別把孩子全包給別人,這麼做,父母等於放棄了自己爲人父母的責任和快樂。也就等於變相告訴孩子:我不想費心費力做好爸爸/媽媽,我只想用錢買一個優秀的娃。

我在乎的人其實不是你,我只在乎你夠不夠優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