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3日,公募基金中尚有372只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在5000萬以下,“保殼”壓力較大,但年內業績卻平均創造近30%的回報;剔除年內新發基金,尚有266只基金年內業績平均回報達34.73%。

分析指出,基金穩定的業績是規模回升的前提,迷你基金伴隨清盤風險不宜參與,雖然年內確有不少清盤線以下的產品出現業績、規模的雙升,但年末“保殼”大戲再現危險的美麗。

平均28.44%!年內迷你基金業績不差

雖然迷你基金普遍被市場拋棄,但相關權益類產品收益不菲卻是不爭的事實。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產品中,規模在三季度已降至5000萬以下的產品平均收益近乎30%。

“還是因爲行情使然,年初的流動性行情一直持續到年中,特別是偏股型基金都在本輪行情中取得超過40%以上的收益。”華南某公募界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或許去年的迷你基話語權相對薄弱,但今年恰恰成爲搭順風車提振業績的好機會。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3日,基金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共有372只,復權後單位淨值增長率平均達到28.44%,大幅領先上證綜指年內11.57%的漲幅。

如果剔除年內新成立的基金,數量有266只,復權後單位淨值增長率平均達到34.73%。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爲中歐盛世成長E,復權後單位淨值增長率達到79.75%;而跌幅最大的爲前海開源股息率50強,僅爲-3.35%。另外,收益率超過50%的有51只產品,佔比約20%。

從規模來看,三季報中規模降至200萬以內的有36只(剔除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而剛剛跌破5000萬的則是凱石灃A,目前基金規模0.50億元,去年四季度尚有2.9億元規模,而今已拉響清盤警報。

逆境重生被看做危險中的美麗

雖然迷你基金的業績出現分化,但類似產品的“保殼”慾望依然強烈,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不少業績企穩並超預期的產品在規模上亦得到不小提升。

最典型的就是天治轉型升級,這隻成立於2019年5月的偏股混合型基金雖然有最差連續6個月回報達-0.33%,但也有最高連續6個月回報達到67.03%的佳績,尤其在今年表現搶眼,截至12月3日,錄得57.57%淨值增長。

從該基金的規模走勢中不難發現,在淨值增長較快的今年上半年裏,區間淨值漲幅達到27.14%,規模也在中報時較一季報上升0.1億元,達到0.4億元。但隨着行情回調,淨值回撤,到三季度末,規模已降至0.1億元。

雖然到目前爲止,天治轉型升級的淨值增長率達到57.57%,但從份額持有人戶數來看,對比2019年底的487戶,年中時已降至282戶,可見其業績的波動對持有人的信心影響較大。

但需指出的是,迷你基金畢竟是投資人迴避的對象,對於處在5000萬清盤線附近的產品來說,即使業績較好,但對規模的拉動已經十分有限,如長信恆利優勢今年以來取得了66.31%的淨值增長,受此帶動,基金規模已從年初的0.3億元升至0.4億元。

類似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在前述公募界人士看來,業績成長的穩定性決定了規模是否能繼續回升。亦有相關人士表示,業績好又有清盤風險的產品不失爲“危險的美麗”,而這番景象卻正在年底迷你基金的“保殼”大戰中上演。

事實上,受前期虧損業績拖累,今年以來陸續清盤的權益類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不在少數,多隻基金因出現基金合同終止而進入清算程序。巨潮資訊網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共有廣發中證800ETF、銀華中證內地資源指數分級、招商穩禎定期開放混合、廣發海外多元配置(QDII)等25只基金在11月份發佈了清算報告,截至11月末,年內清盤基金已達153只之多。

對此,行業人士表示,基金清盤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行情不佳導致,基金產品收益率較低,不少持有人贖回導致規模縮水;二是委外資金撤離,迫使大量基金規模大幅縮水而清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