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縣湛盧山“陳戩祠”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古代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它記錄着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標誌。

中華民族有尊宗敬祖的悠久淵源和優良傳統,祠堂作爲這一活動的主要場所一直保持至今。如今,祠堂遍及全國城鄉和海外華人聚居地。而且,流行於民間的祠堂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跟上了時代步伐,彰顯活力。

松溪縣居民多系古代中原南遷漢族後裔,宗族觀念濃厚,祠堂遍及全縣城鄉。民國時,松溪縣城關有各姓祠堂26座,其中陳氏祠堂4座,魏氏祠堂4座,葉氏祠堂3座,吳氏祠堂2座。

松溪縣城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東門頭魏蒼水祠。魏蒼水即魏濬,號蒼水,明代松溪縣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會試中進士,同年授官,先後任戶部觀政、河南清史司主事、山西佈政、廣西提學僉事、江西副使、山東布政司參議、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他的足跡遍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西、廣西、湖北、湖南、貴州九省,歷經明代萬曆、泰昌、天啓三朝。魏濬喜讀書,勤著述。他的著作有十一部、共一百二十餘卷,內容包括詩書禮易,文韜武略,方言史志。其中《易義古象通》收錄入清乾隆欽定《文淵閣四庫全書》易類。

魏蒼水祠建在縣城東門頭,坐西朝東。祠前建有牌坊,四周翹角飛檐,頂層正中嵌“中丞坊”豎匾,其下有橫匾“望隆節鉞”,下橫額題有“明萬曆甲辰科會魁巡撫湖廣都察院魏蒼水先生祠”。其下爲中大門,兩旁楹聯左爲“名宦經綸敷九省”,右爲“鄉賢德望重三朝”。左邊門上橫額爲“三藩總憲”,右邊門上橫額爲“百粵文宗”,均爲磚雕貼金字。牌坊周邊飾以花草、人物、雙獅搶球等圖案,均爲方磚浮雕,牌坊後爲祠堂,中間供奉蒼水先生牌位,牌位上是“御史中丞”匾額。

湛盧山上“陳戩祠”。陳戩,字仲休,松溪縣城關人,南宋抗金護駕名臣,宋元豐七年(1084)出生,大觀三年(1109)進士。初任懷州司理,後升鞏州教授、國子博士兼諸王府記室等職。紹興三年,陳戩回到福建任泉州知州,任內把泉州治理得井然有序,受到民衆擁戴。後因體弱辭職返回建州,任武夷山衝祐觀提舉,紹興十六年回鄉,不久病故,終年六十三歲。朝廷封贈他爲左通奉大夫,陳氏後人在松溪縣湛盧山建“陳戩祠”紀念他。

陳戩祠下廳殿上供奉陳戩塑像。塑像着宋時三品官服,手執笏板,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廳左牆壁鑲有《陳戩簡介》,左右牆腳排滿捐資碑刻。牆壁雪白,立柱晞紅。大門額上鑲刻着“襲古殿”三個大字,意謂傳承古人優良傳統。

作者:□魏農 文/攝

來源:閩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