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馬靜 康義涵

假如扶貧有顏色,會是什麼樣子?

金秋時節,走進行唐縣東安太莊村,火紅的蘋果掛枝頭,金燦燦的皇菊正盛開,綠油油的蔬菜在棚內盡情生長,處處呈現出一派色彩斑斕的豐收景象。紅色、黃色、綠色……交織出屬於東安太莊的扶貧顏色。

幾年前的東安太莊村,是行唐縣出了名的貧困村。該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形成了“一坡一果、一灘一花、一棚一菜”的產業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了產業扶貧成效、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一坡一果:紅蘋果映紅小康路

在行唐縣南橋鎮東安太莊村,一眼望去,滿山蘋果樹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果實,果農有的在路邊售賣蘋果,有的忙着接待前來採摘的遊客。“前段時間成熟的是‘中秋王’,憑着咱們蘋果的名氣,一成熟在果園裏基本上就被採摘完了,根本不用拉到市場上賣。” 東安太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金國介紹說,依託蘋果種植,東安太莊從以前的貧困村一躍成爲了如今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要脫貧致富就要發展產業。2009年,東安太莊村同河北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合作引進“天紅二號”三優紅富士新品種蘋果。經過10多年發展,目前全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800畝,其中盛果期1500畝,畝產7000斤左右。

走在果園裏,記者看到,道路全部硬化,還建起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遊樂場。“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蘋果採摘節,吸引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地遊客前來採摘。村裏還有農家樂,爲遊客提供食宿。”劉金國說。

如今,安太蘋果基地被列入省級觀光采摘果園,被農業部確定爲國家首批水果(蘋果)標準化果品種植示範園。該村還專門爲蘋果註冊了安太商標,蘋果樹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金飯碗”“綠色銀行”。

盛開的皇菊花。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

一灘一花:黃菊花鋪就好前程

時間剛過中午一點,喫過午飯的村民們就陸續來到了“沙河水鄉”農業園區開始勞作。“現在正是皇菊採摘的好時候,趁着好天氣,多采摘些。”曾是貧困戶的王玉花說。“靠着在皇菊基地打工,每個月收入有2000元,在家門口就有了份工作,很是滿足。”

村民在採摘皇菊花。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

該園區管理經理嚴呈祥告訴記者,園區平常用工40人左右,到了採花季用工達100餘人,在皇菊花加工廠還有部分技術工人,園區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充分帶動村內貧困人口增收。

從遠處看,一片黃澄澄的花海,蔚爲壯觀;近觀,金絲花瓣,層層疊疊,賞心悅目。“皇菊花這個品種非常有特色,既可以入藥當茶喝,也可以賞花。”嚴呈祥說。“發展觀光旅遊,特別是農業觀光,要讓遊客有得看,而且有特色。10月份以來,來園區欣賞皇菊花盛開美景的遊客絡繹不絕。”

村民在皇菊種植基地採摘皇菊花。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

“沙河水鄉”農業園區皇菊基地所在的河灘,曾是村民的內心之痛,如今,河灘恢復,並且別出心裁地引進皇菊種植。“沙土土壤,非常適合皇菊花的生長,去年是第一年試種,效益不錯,今年擴種到了400畝。”嚴呈祥說。

去年,該園區首種皇菊花示範效應顯著。今年,周邊許多村民找到園區要求種植皇菊花,有種植意向的村民也越來越多。該園區負責人嚴浩介紹說:“今後園區皇菊花種植面積要推廣到2000畝,相信在省市縣農技專家的指導下,鄉親們的日子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紅火!”

一棚一菜: 綠蔬菜蓬勃起鄉親們的好日子

走進東安太莊的蔬菜大棚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有序,棚內,工人們在忙着摘黃瓜。現年59歲的趙芬青正在忙着將黃瓜裝箱,爲發往商家的一批蔬菜做準備。趙芬青家上有老,下有小,原來是村裏的貧困戶。“老人看病需要花錢,還需要人照顧,家裏人有勞動能力卻無法出去打工,孩子上學也是一筆開銷。”趙芬青說,“現在靠着村裏的產業,也脫了貧。我在這裏打工,每個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家裏還種植了蘋果樹,丈夫也有打工收入,家裏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2017年,東安太莊村開始發展起設施農業,從山東壽光引入先進技術,在村莊東部建設27個蔬菜大棚,種植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反季蔬菜,村民農閒時可以來這兒打工,增加一份收入。2019年,該村探索轉變大棚經營模式,將27個大棚外包出租,簽訂5年承包合同,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4.8萬元。

東安太莊村的“異軍突起”,讓周邊村莊羨慕不已。順應民意,2019年,行唐縣將東安太莊村和南安太莊村、西安太莊村聯合在一起,成立安太莊黨委,劉金國任黨委書記。他要帶領三個村一起致富,繪就更加輝煌的藍圖。據劉金國介紹,東安太莊村正在謀劃擴栽850畝的蘋果樹,同時聯合起周邊村莊打造萬畝生態果園,還要發展鄉村遊,推動鄉村振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