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五指山市的陳先生髮現腳趾間長了一顆黑痣,也沒當回事。後來黑痣越長越大,並出現潰爛,他趕緊來到海南省腫瘤醫院骨軟外科就診,病理診斷爲黑色素瘤。在骨軟外科主任陳煜團隊精心治療下,陳先生的病情得到控制。

據瞭解,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惡性腫瘤,晚期死亡率高。但黑痣惡變成黑色素瘤的概率較低,且大多痣是良性、無害的,只有少數痣會發生惡變。陳煜提醒:大可不必談“痣”色變。

陳煜主任(右一)看望患者。(海南省腫瘤醫院供圖)

黑色素瘤“青睞”“光膀漢子”

人們常說的“痣”,學名色素痣,是一種皮膚良性腫瘤。痣分爲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黑色素瘤往往由交界痣或混合痣惡變而來。

“紫外線是引發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之一,皮膚長時間暴露於太陽下,會增加黑色素瘤和其它皮膚癌的風險。”陳煜介紹,海南和高原地區光照強烈,黑色素瘤相對高發,人們在進行戶外勞作和休閒活動時,一定要做好保護,避免將皮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

色素痣長期受到外界刺激,如摩擦、抓撓等,也容易發生惡變,引發黑色素瘤。有的人對身上的痣“念念不忘”,經常下意識去掐、去觸摸,這樣的做法很危險,容易對痣產生刺激而發生惡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規範的美容祛痣,也可能引發惡變風險,癌變幾率會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規範治療。

黑色素瘤病因複雜,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者、光敏型皮膚且易產生雀斑的、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等,都是可能導致黑色素瘤發生的高危因素。

陳煜從事骨與軟組織腫瘤臨牀研究近三十年,在骨腫瘤和軟組織腫瘤、尤其黑色素瘤的診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在他接診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羣,對“痣”非常恐慌。陳煜說,從腫瘤發病率統計學來看,黑色素瘤整體發病率較低。不是所有的痣都會惡變,人們對身上的色素痣不必過分擔憂,但要時時關注是否發生變化。

黑色素瘤自我“診斷”法則

那麼,生活中人們該如何發現良性痣惡變的危險信號呢?陳煜介紹,黑色素瘤的發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ABCDE法則”進行自我評估。

A不對稱(Asymmetry):良性痣一般邊界清楚對稱。如果痣的兩邊出現不對稱,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跡象。

B邊緣(Border):無害痣的邊緣均勻而光滑,而邊緣不均勻的痣(比如呈扇形或有缺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徵兆。

C顏色(Color):普通痣顏色比較單一,通常是棕色。而黑色素瘤可導致陰影分化,痣的顏色從棕褐色、棕色到紅色、黑色,甚至藍色、白色。

D直徑(Diameter):普通的痣一般直徑小於5mm,而大於6mm的痣要警惕黑色素瘤。

E不斷進展(Evolving):如果痣開始變化或長大,包括皮膚的形態、顏色或高度改變,發生出血、瘙癢或結痂等,一定要警惕。

此外,一些常受刺激部位的痣,如手掌、足底、常被衣物摩擦的領口、袖口部位;長在黏膜上的痣,如口腔黏膜,眼結膜、陰道、包皮上的黑痣;多發痣(超過50個);暴露在外的痣等,當它們的大小、形態、顏色和質地發生改變時,需要引起十分重視,人們除了要對其進行嚴密觀察,還可提早切除,防患於未然。

陳先生長期在工地上幹活。陳煜分析,陳先生腳趾間的黑痣是因爲長期摩擦導致惡變,從而引發黑色素瘤的。

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 規範治療是關鍵

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的黑色素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該病惡性程度高,易復發和轉移,Ⅳ期(晚期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4.6%,但早期黑色素瘤治癒率高。

目前對早期黑色素瘤的治療主要靠手術完整切除,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主要是藥物化療和靶向、免疫治療。據瞭解,黑色素瘤在海南相對高發,但有些黑色素瘤患者因沒有得到及時規範化的治療,加速了病情惡化。陳煜作爲高層次人才引進海南後,曾接診多位黑色素瘤患者,這些患者由於前期治療不規範,很快復發,給後續治療增加了難度。

“隨着醫藥科技的發展,黑色素瘤不再是‘絕症’。但首次治療非常重要,診療越規範、越精準,復發風險越低。”陳煜提醒,一旦發現黑痣異常,應儘快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勿信民間偏方,以免耽誤病情。

通訊員莊曉珊 李弘毅 記者盧海浪

(海口網12月3日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