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韓佩軒高志玟禹城報道

冬季的禹城剛迎來了一場初雪,寒氣襲人。12月3日下午,記者前往了位於禹城西南部的鄉村振興倫鎮數控機牀暨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園區內的廠房整整齊齊,道路乾淨整潔,走進廠房,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着生產工作,熱火朝天的工作氛圍令記者心頭振奮。

抓住機遇釋放土地紅利,優質服務打造世界最大雕刻機產業集羣

自2017年起,禹城市緊緊抓住成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的機遇,創新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倫鎮積極推動改革,淘汰了園區一批落後企業,重新整合了園區內閒置廢棄的磚窯廠石灰廠的土地資源,又通過農村宅基地改革收回閒散地(宅基地)7000餘畝,騰籠換鳥,給當地的招商環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爲吸引新企業落戶,倫鎮搶抓濟南進行高科技產業轉型的機遇,尋找成長性強的遷出鏈條企業。充足的土地資源和優惠的政策吸引來了分散在濟南的28家數控企業,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早已經形成來料加工、機械加工、整體裝備成熟的產業鏈條,如今集體“搬家”到了倫鎮,產業鏈條從分散到集中,各個零部件從生產到整機組裝,全部在園區完成,做到了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減少了企業成本,土地也實現了集約化利用。

“我們鎮上還設立了專門的企業服務辦,形成了對外跑手續和對內園區管理兩套班子,對外班子解決企業在落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審批難題,對內服務園區企業,解決企業的用水用電條件,從硬件軟件兩方面打造倫鎮營商新環境。”倫鎮黨委副書記房若波介紹說。

談到當地對企業的貼心服務,禹城正峯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史國有話要說,“在全國加強對企業的環保和安檢工作的大環境下,我們企業對一些新要求新政策都十分陌生。當地的相關部門爲我們建了羣,在羣裏發出文件,規定是什麼,標準是什麼,都需要什麼,特殊崗位要注意什麼都在裏面寫得清清楚楚,讓我們企業既省心又省力。”

在此之前,濟南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刻機生產基地,而現在,承接了產業遷移的禹城已然在一片廢棄窯廠上崛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刻機產業集羣。

產業興旺引得民衆返鄉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成熟、完整的工業鏈條和不斷完善的園區項目不僅僅提高了企業效益和增加了地方財政的稅收,更重要的是給當地民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倫鎮有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常年往返於工廠和家中。據介紹,當地有在濟南打工的村民月收入在六千至七千元,而如今村民在家門口的企業工作,每月就能拿到八千元的工資。民衆收入增長了,同時還能兼顧家裏的老人和孩子,減少了民衆外出務工的風險和家裏人的擔憂,讓家庭和工人都放下了心。“一般農村裏的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問題不好解決,但是企業的入駐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村民返鄉就近打工,原本困難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房若波欣慰地說道。據瞭解,僅禹城正峯一家企業的工廠員工就有三分之二是本地人。

倫鎮政府還通過與遷入企業的溝通,讓每家企業都設置了扶貧專崗,給當地的貧困戶,殘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地工作崗位,帶動困難民衆參與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禹城正峯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的6392平米的生產車間和200kw的變壓器一臺(套),就是倫鎮統籌整合全市12個鄉鎮175村的扶貧資金436萬元所建設的“倫鎮扶貧共享工廠租賃項目,旨在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該項目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353戶,貧困人口658人,年收益34.88萬元。目前,該項目已經分派收益兩次,總計69.76萬元。

隨着進駐的企業越來越多,產業園的蓬勃發展還帶動了鎮上第三產業的進步。“我剛來的時候附近的飯店只有兩家,工友們想出去聚餐都找不到地方,現在我來到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已經變成了八家飯店,附近的超市小賣部都變多了。以後這裏還要來更多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好的。”跟隨企業遷移過來的老員工吳師傅親眼見證了倫鎮鄉村振興的一幕幕變化,滿懷期待的跟記者講道。

而今,這個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之地正充滿着熱火朝天的幹事創業氛圍,倫鎮也在用更貼心的服務,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向前開拓新的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之路,爲其他地區的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倫鎮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