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

它上映的前一秒,還前途未卜。

映後一秒鐘,卻等來掌聲雷動。

它用實力證明了,觀衆的一切等待、焦心都值了!

這一秒沉甸甸的分量,足以與張藝謀導演前些年的經典,像是《活着》、《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相媲美。

它一出現,扒叔就預測到這必將是一部要留在中國影史的經典——

《一秒鐘》

2014年,張藝謀拍了一部歷史題材劇情片,拿下了當年的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電影名叫《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陸犯焉識》。

主人公陸焉識在當時屬於高級知識分子,因爲出身不好被送到西北荒漠勞改,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逃跑回家。

當時在嚴歌苓原著裏有一個橋段,沒有拍。是說陸焉識的女兒丹丹,是禮堂里正在放映的一部科教片裏的女主角,他特別想去看電影,看電影裏的女兒。

如今,這個沒能在當時呈現的橋段,變成了《一秒鐘》的生命線。

回首導演張藝謀年少時,是真實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傷痛。出身高知家庭反而成了他的阻力。

所以不管是《歸來》還是《一秒鐘》,電影裏都有他深刻的記憶投射。《歸來》曾被編劇鄒靜成爲“苦心之作”,而《一秒鐘》更讓張藝謀格外珍惜。

在視覺呈現上,直接放棄了近幾年常用的濃墨重彩,反而去繁從簡,把最熾烈的情感,用最質樸的鏡頭語言娓娓道來。

01.大時代

張九聲(張譯 飾演),因爲打架被送進了勞改農場,成爲當時大家口中的“壞分子”,但他怎麼看,都是全片最“”的一個人。

黃土飛沙,張九聲從漫漫黃沙中一路走到一分場,他想來看場電影,準確來說,是看電影開始前在《新聞簡報》上出現的女兒。

但他趕到時電影已經放映結束,只能趕去二分場。盯上這場電影的還有劉閨女(劉浩存 飾演)。

她盯上的其實是電影膠片,從小無父無母無依無靠,弟弟還弄壞了別人用膠片做的燈罩,爲了保全自己和弟弟,她得賠人家一個膠片燈罩,不然就得受欺負。

所以,貫穿影片最大的矛盾從開場就交代了——張九聲要看電影,但劉閨女要偷膠片,破壞電影。

一個,一個

另外還有一個

範電影(範偉 飾演),他是二分場的電影放映員,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喫麪都是最好的位置,不用說就多舀一勺辣子,只爲了讓範電影個安排個好位置。

但是,二分場的電影快開場了,卻出了大事兒。

範電影兒子拉着牛車,載着膠片回來,車後面拖出來的膠片比牛肚還長。再一看膠片盒,正是張九聲要看的“新聞簡報”。

爲了保全兒子和自己放映員的身份,他利用職權讓大家口供是楊河(另一位膠片運送員)乾的,逃脫責任,明哲保身。

唯獨張九聲,冒着罪加一等的風險,就想趕上這次兩個月纔有一回的放映,況且對他來說更是唯一的機會。

不管從人性的自私,還是陰暗的盤算,張九聲這個“罪人”反倒更顯純粹,他這個貫穿始終的執念都更加令人心疼。

02.張九聲的靈與肉

“心疼張九聲”、“爲他而來”、“演啥像啥”,映後扒叔看到了太多這樣的評價。

確實,張譯又一次賦予了一個小角色以血肉。一個被時代埋沒,讓觀衆放進心裏的小人物。

形象上,一出場他就讓這個帶有悲慘色彩的人物立住了。

嘴脣乾裂、皮膚粗糙、細到指甲縫裏都是黑泥。但他根本沒在意,一心趕路。執念的力量遠超身體的勞苦。

再看一個眼神——怯懦而堅定。

怯懦的是他出逃勞改農場,堅定的是要看到新聞簡報上的女兒。

由內而外,張譯用開場的一分鐘,就讓觀衆馬上進入了張九聲的這個人物。

感情上,除了勞改犯的標籤,他貫穿始終的身份,其實是父親,一個渴望看到女兒影像的悲情父親。

這種情感,在他與劉閨女的幾次交手中,處處彰顯。

剛開始往二分場走的路上,兩人爲了一盤膠片打得你死我活,

到後來,得知劉閨女的身世,兩人同仇敵愾與保衛科扭打在一起。

他的憤怒,以及後來對劉閨女的保護,皆因父愛而起,這不失爲一種非常高級的情感表達。

尤其在幾場哭戲中,得已見真章

一場是在範電影的放映室。

他的頭深深的從放映窗口探出去,再回來時大顆的淚珠不斷從他麻木的臉上掉下來。

這個眼淚裏包含了差點沒認出閨女的愧疚、痛苦,還有開心甚至絕望。五味雜陳。當因爲這一秒鐘所有感情上湧,那必然是決堤的眼淚,心理防線的轟塌,全然在這一個表情裏都體現了。

一場是張九聲和劉閨女背對背綁在禮堂裏。

在看完電影裏王芳認父的一段後,兩人都默默的留下了眼淚。

這個眼淚源於對電影的共情,眼神裏的嚮往和投入,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融入式表演狀態。

一場是保衛隊押送張九聲走在沙漠上的戲。

保衛隊發現範電影偷偷給張九聲的膠片並將它扔在了沙漠裏,這是張九聲唯一一次哭喊出了聲音。

這次是不顧一切聲嘶力竭,只有這樣,他才能穿透人物,讓觀衆感受到這個角色裏的內涵。

他一次次給觀衆以震撼。爲了進入這個角色,張譯做足了準備

爲了演出剛從勞改農場裏逃出來的狀態,張譯短期內暴瘦20斤。

成天仰着臉面對日光,就爲了更像當地人。

包括,一場喫麪戲。

爲了減肥,張譯太久不喫主食,第一碗下肚人就傻了,可後面爲了追求效果,還是喫了一碗又一碗。

往碗裏狂倒醋的設計,也是張譯看到現場的道具突發奇想。又是地處西北,桌上又有現成的道具,爲什麼不利用呢?

也就是這些點滴設計,成就了張九聲這個角色的生動和揪心。

張譯太珍惜這個角色了,以至於從接到它的第一時間就產生畏懼,畏懼的不是這個角色的苦,而是害怕演不好,讓導演失望。

然而,他的表現連張藝謀導演都深感佩服。最終成果也是張九聲讓這個作品有了靈魂。

以至於張藝謀導演也不願意錯過這個好演員,繼續合作了《懸崖之上》,這在他的導演生涯中都難得一見,其他大導也紛紛投來橄欖枝。

好演員難得,而張譯更難得。

他太多經典角色,不需要提作品,不需要說名字,只要一場戲,就足有讓你拍大腿叫出名字的感染力和記憶點。

比如,在村裏,他體面的參加朋友宴請。一臉笑容但笑裏帶着悲傷無奈和寄託。

再比如,另一場喫麪戲。斜眼一撇,就賦予了這個角色的戲劇性和悲劇色彩。

作品更是一秒辨認。

他對錶演的極致追求心存敬畏以及全身心的投入,讓“演員”成爲張譯身上的唯一標籤,也使得他一次次化作角色本身,融進作品。

所以,當從《一秒鐘》的放映廳裏走出來,扒叔最強烈的感嘆就是,慶幸是張譯出演了張九聲這個角色。

這就是演技的力量。

不瘋魔不成活,張譯這個“戲瘋子”真的做到了。

在這一年,可以說是張譯爆發的一年,也是豐收的一年。

《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八佰 》以及這部《一秒鐘》,四部皆是口碑與品質雙雙上乘的佳作。

與其說是乘勢而上,不如說是張譯蓄積已久的實力終於得到展現。

村支書、志願軍、惜命的會計。

仍然是截然不同的角色,但即便是相繼出現,也絕不會跳戲。

因爲,往往在角色出現的第一時間,張譯已經把觀衆帶進了一個新的身份,並牢牢吸住。

如今,一提到張譯,絕對是內地中生代男演員的品質代表。

這個品質,在於人品、作品、戲品。

專注表演,甚至願意隱藏“張譯”這個人的存在感,爲的是突出角色。對好劇本滿懷珍惜,也不願錯過。

當然,戲品更是有一種令人永遠看不夠的陶醉享受。

從電視到電影,張譯的成長與進步,正在完美詮釋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也一步步實現了張譯的電影夢。

這一份踏實與驚豔在演藝圈實屬難得,是電影之幸更是觀衆的福音。

今年,張譯正式迎來屬於他的時代,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不止於《一秒鐘》。

03.電影是信仰

於演員,於《一秒鐘》,於觀衆,我認爲皆是如此。

從目前的票房來看,《一秒鐘》並不樂觀,也可以預見他不會成爲熱搜、爆款。

當然,這一部也壓根不是用來娛樂大衆,博取笑聲的電影,但它主動承載了時代的分量,承擔起了電影真正的話語權。

僅僅是這一點,我就堅信他必然留下重重的一筆。

因爲它帶給觀衆的感動與那份悵然若失是其他任何一部電影都無法比擬的。

這一部送給電影的電影,也正在努力的想給觀衆更多思考,但並未收穫更多回想。

嘗試接受《一秒鐘》,因爲它一定在此後很長一段的人生中成爲一個閃耀的記憶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