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大家一品古代文化的芬芳,有許多教授也因這些節目而迅速走紅,但同時又遭到了不少質疑,這不禁讓筆者想到魯迅曾說過的那句:

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于丹、陳果、蒙曼等人都曾得到過觀衆的喜愛,但後來因爲一點錯誤而遭到了質疑,繼而發生了被轟下臺的事情,估計于丹等人都覺得委屈。這不,康震因詩詞大會走紅後,就有人開始質疑其學問和書畫都一流的事情,同行更是評論道:“連平仄都搞不清。”

康震於1993年從西安聯合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進入了陝西師範大學就讀,並先後獲得了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書法家、詩人、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

21世紀初,康震在南京師範大學從事了兩年博士後研究,而後擔任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康震的學識是不淺的,但懂得越多的人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是一流的,因爲歷史是有厚度的,它蘊藏了多少知識,又留下多少問題,搞研究的一直在搞研究,搞學問的就一直在搞學問。

康震教授不曾說過自己的學識與書畫都一流,但他喜歡論詩詞,講李白、李白、三蘇、李清照,講的是眉飛色舞,不過有句話是“外行看熱鬧,同行看門道”,同行一聽康震講的,連連搖頭,覺得沒有深度,那心情就跟張愛玲覺得冰心的文章沒有深度是一樣。

康震講北宋詞人蘇軾的名作《次荊公韻四絕》,裏面的“騎驢渺渺入荒陂”,是“平、仄、仄、仄、平、平”,然而康震卻將“入”字作平聲,老教授聽後可不得說句:“平仄都搞不清。”

平仄是我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屬於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因爲古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上聲、去聲、入聲皆爲仄,古人吟詩作對都按古音,但用今音朗讀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所以詩詞的“平仄”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理清,得先了解古音,今音,當然,康震是論先人的詩詞,理應是根據創作人來說,於是在更專業的人士看來就顯得浮躁了些。

可細究下來,康震面對的其實還是普通觀衆,普通觀衆見康震滔滔不絕,又會寫詩,還當場秀書畫,並且長得是一表人才,這不就把康震誇上天了,也就是“捧殺”。

互聯網發展迅速,信息也傳播的快速,時時刻刻都有人走紅,也有許多人想要走紅,因此浮躁的現場很常見,追名逐利是常見的,於是就很容易出現“捧殺”的現象。

但搞學問的,應當是要沉澱下來,細細品讀一首詩詞,有深度的講解,樹立起良好的作風,不然就變成了魯迅所說的那般: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