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熏火燎的土炉子,到高档高效率的电烤箱;从储藏饼的水瓮,到高科技双开门电冰箱;从单一的胡麻油、红糖、面粉饼馅儿,到牛奶、红枣、蜂蜜等丰富的食材……35年来,郝存钱做月饼、红糖饼的用具一直在变,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却始终如一,因为他有独特的“秘诀”,而这“秘诀”就是,诚信经营、精进技艺,守住这一口“妈妈的味道”。

一膛炉火,两张铁盘,坚守“做饼初心”

初冬飘雪,东胜街头行人匆匆,寒风卷起片片雪花,也带来阵阵混合着胡油和红糖的甜甜香气。走进小巷,便看到了这家饼铺,铺前放着两台烤箱,老板郝存钱站在烤箱前一边翻动着铁盘里的红糖饼,一边与顾客聊天。

“你要5盒红糖饼,能吃完了?饼有保质期。”“老郝,你还怕我多买了?”“咱做诚信营生,不能让你们吃亏。”郝存钱与老顾客李改桃“争执”着。“我儿子、儿媳在呼伦贝尔,这些年就认你家红糖饼,说有‘妈妈的味道’,吃得卫生放心,还可以送人,都怕不够吃嘞。”一个饼2.5元,李改桃买了100个,郝存钱开心地打包、联系快递。像这样的对话,每天时有发生。

郝存钱今年61岁,他的饼铺一天至少卖出500多个红糖饼,除供应东胜上百家商铺、超市外,还要满足天南海北老顾客的需求。许多老顾客为了他家用铁饼铛烙出来的金黄色的红糖饼,专门从旗区甚至其他省市赶来购买,寻求“妈妈的味道”。“妈妈饼”一度远销宁夏、北京、西安、珠海等地。而这样的“妈妈饼”,郝存钱做了35年。

1985年,为多挣钱供孩子上学,郝存钱自学做月饼和红糖饼,在农忙季节,给左邻右舍打饼子。当时,他在自家院子做了一对土炉子。每个炉子放一张长铁盘,两张长铁盘能盛80个红糖饼。因为手艺好,四邻八乡的村民纷纷带着米、面、糖来找他打饼子。农忙时,农民没时间做饭,全靠饼子充饥。加上人们讲究八月十五打月饼,馋了一年的娃娃们也和大人相跟上来他家排队打饼子。

据郝存钱回忆,那时,打饼子长长的队伍能排到院子外十几米。土炉子里、铁锅上,月饼里的胡油声嘶啦嘶啦响,满院都是饼香。“娃娃们围着炉子打转,为这一口饼,一等一天,天黑了靠在墙上都能睡着。”这一口饼,饱含着人们的幸福愿景。郝存钱一直希望人们保持吃饼时的幸福,便坚持诚信经营,从不缺斤少两,生意越做越红火。当时,一斤面手工费收1.5元,生意最好时,一天能挣200元。忙完八月十五,他会找秋收的营生,他的干粮就是红糖饼。每年,他会存一瓮月饼和红糖饼过冬。为保鲜,在瓮底放一碗白酒和几颗苹果,然后一层层地摆上饼密封起来,这样一直可以放到第二年。什么时候想吃,拿一块出来,酒香扑鼻,香气醉人。郝存钱用土炉子给乡亲们打饼子,直到供三个孩子念完大学,陆续成家立业才停止。

2010年,郝存钱夫妻俩来到东胜含饴弄孙。之前打饼子的老顾客经常打电话问他,“老郝,只有你家的饼最好吃,还能不能打?”没享受几天天伦之乐,他又坐不住了,没有土炉子,就用铁饼铛烙月饼、红糖饼,重新开始做饼。“就为了老顾客这一口‘妈妈的味道’,我也得坚持。”他说。

诚信经营,精进技艺,做正宗“妈妈饼”

刚到城里时,郝存钱人生地不熟,没有相熟的乡亲捧场,一切从零开始。当时,他买了一个电饼铛,只可以烙4个红糖饼,烙够20到30个饼时,女儿郝小燕和弟媳便每天下午5点半来到东胜区万正广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地售卖。“我逢人就推销,主动上前让他们品尝我爸的手艺,尝过的都说好。”郝小燕说。就这样口口相传,她家的红糖饼逐渐火了起来,订购数量从几个到几百个,多则上千个,生意越做越好,甚至有顾客专门从乡下前来买饼。

再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父亲用料讲究,诚信经营。”郝小燕一语中的。她说,为了保证口感,父亲亲自收胡麻榨胡油,买质量最好的面粉。因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即使面包受孩子和年轻人的喜爱,但他也不做面包,只经营红糖饼、月饼、软麻花,这片诚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老顾客。郝小燕也主动辞去建筑设计的工作,和父亲一起做饼。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顾客的口味也越来越高,郝存钱与时俱进提高制饼技艺,保留“妈妈的味道”。2014年秋天,他和老伴儿去香港旅游,途径郑州转机时,发现郑州街上的三轮车玻璃柜里装的饼色泽美丽、香气扑鼻,询问后得知,郑州的烘焙技术和手法多样,于是便萌生了学习的想法。

想哪天干,那天便是吉日。老两口从香港旅游回来后,特意转机郑州,专门到当地一条有名的烘焙街学习。然而,拜师学艺的过程并不顺利。店家起初只同意加盟,做饼秘方不外传。郝存钱却一心想着学习做饼的泡打粉比例、油温、水温,每天去找师傅,最终用诚心打动了对方,花了15000元学费,拿到了红糖饼和五仁月饼的制作配方。经过研究和学习,他成功提高了红糖饼的口感,还保留了原有“妈妈的味道”。红糖饼在东胜一炮而红,各大超市、企业、学校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原本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因为订单量大,员工增至12人。榨油、拌馅儿、和面、揪剂、包馅儿、烙饼……每个员工各司其职。现在来料加工,一斤面只收4元手工费。35年来,郝存钱做饼的手工费没涨多少,老味道却始终没变,如今店铺年营业额达20多万元。

叮铃铃……烤箱旁的定时闹钟响起,郝存钱赶忙掀起盖子,查看红糖饼的成色。这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遍,却不厌其烦。新的一年快到了,他盘算着,“再多存点钱,扩大经营规模,把这一口正宗的味道发扬传承下去。”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