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通勤報告: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作者:吳斯旻

都市圈化對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佈《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下稱《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

《報告》稱,隨着都市圈、城市羣的發展,居民通勤問題正成爲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

超大城市通勤時耗長北京“住職分離”程度最深

《報告》稱,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達到90%,是城市繁榮、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一。此前,上海、南京等地也提出45分鐘通勤覆蓋80%~90%作爲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與發展目標。

但在《報告》監測的36個全國主要城市中,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均值爲76%,遠低於90%的目標值。

按城市規模劃分,四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5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均值僅爲69%,其中,北京爲58%,居於36個城市末位;廣州、深圳分別爲75%和76%,達到或接近36個城市的平均值。

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爲9.3公里,而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則達到11.1公里。《報告》稱,北京通勤時耗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45分鐘的城市。

超大城市通勤時耗長的背後,是居民的職住分離問題。根據恒大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1.7億新增城鎮人口的80%將分佈到19個城市羣,人口向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集聚將加劇。在中規院交通部5月發佈的報告中提到,受房價、就業機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響,居民往往難以選擇最小通勤的居住和就業地,職住分離程度加深是現實中城市職住供給失衡狀況的反映。

紓解中心城區的通勤擁堵問題,“主動外溢”成趨勢。以北京爲例,“十四五”期間,作爲城市副中心,通州市將建成130萬平米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成爲亞洲最大的“站城一體”式交通樞紐綜合體,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增效。

遠距離通勤,意味着對城市和城際軌道交通的依賴度將增加。“十三五”期間,上海、北京、廣州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位居世界前三,形成了龐大的城市軌道交通路網。

合肥、長沙、武漢的城市通勤均未達標

中部的三個二線強市均未達到平均值。其中,武漢的“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爲73%,低於“特大城市”的均值74%;而長沙、合肥的“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分別爲79%和77%,低於“Ⅰ型大城市”的均值80%。

《報告》稱,合肥、長沙等城市的45分鐘通勤覆蓋尚未達到同等規模的平均水平,意味着其城市通勤支撐與保障不足,居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品質亟待提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曾撰文指出,隨着都市圈範圍的擴大,通勤空間半徑正加大,中心城市通勤的影響範圍往往超過自身行政範圍,對此應加大跨城軌道交通建設。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佈,明確提出“加快城市羣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

以合肥爲例,“十四五”時期,合肥將謀劃市郊鐵路建設,打造合肥市域範圍的一小時通勤圈和生活圈。同時,合肥將新開工建設合新高鐵、武合寧高鐵,以都市圈同城化爲目標,加快推進皖江地區城際鐵路網建設,構建長三角一體化城際鐵路網絡,提升城際通勤化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