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谢语

文字编辑 | 熊鑫

图片 | 邹嘉琪 程洁颖 胡可 蒋诗音 张宇海

摄像 | 窦婧华 姚梦欣 周茹馨

剪辑 | 于沛冉

视频编辑 | 吴思宇

排版 | 蒋诗音

责编 | 孟娜

11月27日下午,由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指导、华政新视传媒(集团)主办的“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决赛在我校明实楼演播大厅成功举办。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田奇蕊、上海广播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资深主持人王超、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栩叶、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陈阳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06:41

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栩叶老师发表致欢迎词:她就各位专家能够来到本次比赛现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鼓励同学们未来多积极参与到新视传媒(集团)创办的活动中来,也送上了对本次参赛选手的祝福,希望他们都能在这次比赛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来不及那样细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谈不上这样伟大。

时代让平常的我,遭遇了疫情,

杏林中人责无旁贷。——节选《若我归来》

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演播厅内正播放着各位选手对诗歌《若我归来》的朗读视频,他们怀着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心,将国人对于抗击在一线的逆行者的感恩之心声,传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没有豪言壮语,却依旧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十位决赛选手深情地朗诵着抗疫散文《路上花已开》,缓缓走上了金话筒比赛的舞台。

来自华政各个学院的选手们,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在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目视下,落落大方,毫不怯场地完成了一轮主持竞赛,沉稳地展示着他们的主持功力和对于主持舞台的热爱。

中场,王超老师对十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点评。王超老师对参赛选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给出了“希望选手们能够脱离手卡”以及“不要拘泥于舞台某个点”等建议。

华英演讲与口才协会带来的表演《相信》将场内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他们的深情朗诵下,疫情中那些感动再现在了这个决赛场上:勇敢的逆行,icu前的争分夺秒,一个个抗疫医护人员的身影鲜活了起来。观众们不由地与六位朗诵者共情起来,一度进入朗诵内容所描绘的画面中。

决赛里,选手们脑洞大开,将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电视主持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有采用新闻联播的形式报道黑龙江暴雪下有趣的社会生活现象;有采用远程联系的方式带观众走进进博会现场并了解其安全防疫措施;还有模仿新年联欢晚会的形式带观众见证跨年的瞬间······可以说,每位选手对于主持形式的把握各有亮点,他们的表演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芒。

两位老师从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到选手们的衣着,都给予了细致的点评:田奇蕊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做出了点评,她指出参赛的选手在舞台上很有青春力量,也就选手主持方面的表现给出了专业的建议。陈阳老师则就选手们的表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建议选手们“深入一个点挖下去,抓住细节”,会使得节目更出彩。

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老师于最后致辞,首先他感谢了本次参与比赛评审的几位嘉宾,同时他对本次参赛选手实力给予了肯定。最后他希望选手们能够谨记嘉宾老师们给的建议,认真改善每一个缺点,在来年更好地站在“金话筒”的舞台上。

离校八月,当返校的同学们,再度选择成为“金话筒”比赛的参赛者,站在舞台之上时,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的敬意,也在用自己声音去诠释自己对于这场疫情的理解。

参赛选手董城港赛后向记者说道:“非常开心可以参加到这期的金话筒主持人比赛。这次比赛让我们每一位选手都有机会去回顾众志成城下的抗疫事迹,而这其中不乏奉献与坚守,温情与感动。同时,我也衷心感谢华政传播学院和指导老师以及新视传媒全体工作人员为这次比赛所做的努力。”

当逆行者们回归,当武汉再度开启,当国人纷纷踏出家门,我们也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本次大赛紧紧围绕主题“抗疫之纪融于声,中国梦携青春行”而展开,经过评比,选手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出了最终名次:一等奖选手:董城港。二等奖选手:马居易、刘馨谣;三等奖选手:余婕、赵董源、曾康华;优秀奖选手:石尹悦、原梦谣、邱彦昕、李天琦;人气奖选手:刘馨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