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小学时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甚至有些孩子还能背诵出一两段。可就在近日,上海市教材编辑部决定要将这篇课文从教科书中删除,引发不小的争议。对此,有专家站出来做出解释,认为现代教育更应该多元化,同时贴近现实。相比于狼牙山五壮士,不如在课文中讲讲运动健儿刘翔的故事更能与孩子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奋勇向前。对此,有网友毫不客气地指责这些专家,称他们这叫忘本。

《狼牙山五壮士》到底应不应该从课本中删除?如果从“与时俱进”和“现代共鸣”的角度来讲,似乎五壮士所在的年代确实与现在相隔甚远,从这个角度来讲,好像专家说得也不无道理,起码刘翔的事迹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相比之下,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的孩子,很难想象出狼牙山五壮士所处那个年代人们的感受。既然无法理解,又何必添加进教科书?

不过这些专家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为何要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了解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如果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激发情绪,相信刘翔的奋斗经历比狼牙山五壮士更容易引起共鸣。但如果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先人们为了今日的幸福所付出的代价,那么在语文教科书上真的容不下《狼牙山五壮士》了吗?归根到底,恐怕很多所谓的专家连多元化教育本身都并不理解,他们眼中的“多元化”就是填充越来越多新鲜的知识用以取代他们眼中过时的知识甚至是“过时的历史”。

狼牙山的故事还要从79年前讲起,日军的大扫荡已经深入到晋察冀的狼牙山地区,当时的七连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前前后后纠缠了一个月左右,当时的七连准备撤退,但必须有人断后。那时六班承担了这项责任,负责吸引日军的目光和火力,掩护剩下的部队和民众撤走。

当时,六班战斗到最后只剩下五人,而且个个带伤、弹尽粮绝。当时的班长马宝玉和班副葛振林以及剩下的三名战士宋学义、胡福才、胡福林总共五人,决定哪怕是死也不做日本的俘虏。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枪支砸断,由班长马宝玉带头,班副紧随其后,一一跳崖。除了班副葛振林与战士宋学义在跳崖过程中侥幸被挂在树上得以生还之外,其他三人包括班长在内,全部葬身崖下。幸存下来的二人随后被救下,重新归队并且一直坚持抗战。

班副葛振林不仅参加了抗日战争,同时还经历了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战争结束后在湖南工作、生活,1966年退休,2005年辞世。而战士宋学义因为腰伤,最终不得不在1943年提前复原,后来回到河南老家生活。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提及自己是狼牙山五壮士这件事。直到1974年去世,才因为机缘巧合,人们得知了他的身份。

这些真实的人,难道就因为几十年的岁月洗刷,就要淡去他们的事迹吗?或许,有些孩子对狼牙山五壮士并不感兴趣,但相信依旧有些孩子会感动于这些先辈的付出。只要有这样的孩子存在,这样的课文难道不值得保留吗?或许唯一要改的,是让孩子了解这些英雄先辈的事迹,而不是将他们的事迹变成让孩子们挠头的考题而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但不能过于功利和急功近利,那样的教育不是多元化,而是肤浅的“形式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