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原材料的貴重與否,而應是創意是否巧妙。每一塊玉石原料都有其可取之處,再就是看雕琢的人,基於料子如何創意,如何加工,在如何將人生積澱和生活閱歷融入其中,以豐富作品神韻,以提升作品價值。”

這是玉雕大師王朝陽從事玉雕多年的經驗之談。

王朝陽|般若·歸遠藍綠色飄花帶黃翡

此經驗之談也非絕對,有部分玉雕愛好者就重料不重藝,那麼今天我們就以南紅爲引,用“同爲玉雕,卻差價百倍”爲題,一起聊一聊。

01

從玉石貨源來說·有好料不一定有好貨

不少人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勢,把控着玉石產源,不少人囤積了很多好料子,然雕工技藝卻差強人意。近些年逐漸擴展的四川南紅料子就如此。玉石料子的控制也造成了外界有講究雕工,精通技藝的玉雕圈子缺乏好料子,呈現出明顯的失衡狀態。

圖|貔貅·川料南紅

圖|笑口常開·川料南紅

02

從雕工技藝來說·雕工真的很重要

同樣的料子經不同的工藝雕琢後,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價格是最直觀的表現,如三五百的料子經玉雕師創作後能增值到三五萬,但也常有經雕琢後連原料錢都不值的創作。

許多四川做工的雕件工藝不說多差,但也談不上好。所以,這也是現在鏤雕、高浮雕、俏色、寫實等創作手法,蘇州工、揚州工、瑞麗工等派別工藝,以及名師創作等受人喜歡的原因所在。

圖|蓮池悟道·浮雕

圖|梅開五福·浮雕

03

從題材創新上來說·知足常樂,客觀看待

當玉雕的商業價值被放大後,價值趨同是必然的。因“男戴觀音女戴佛”等傳統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的禁錮,以及市場需求所致,觀音、度母、佛祖、笑佛等佛教系列題材的玉雕“產品”,充斥市場。不免讓很多稍有點審美,期待創新的玉石愛好者爲此感到惋惜。

故而有網友評論“除去佛教題材很多玉雕從業者活不下去的”,少了些許創新,但不無道理。

圖|觀音慈容

圖|千手觀音

玉雕行業中,料子玉技藝如同魚與熊掌般,當下市場環境中二者雖然難以兼得,但也絕非是以材質論可取的。

你覺得呢?評論區留給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