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祖上个个都是传奇,父亲王华高中状元,王家告别隐居,开启入仕时代。元末明初,是王阳明的六世祖王纲生活的时代。王纲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一开始,他只是个落魄的文人。在那个天下大乱、山头林立的特殊时期,本来像王纲这样的人是能够在乱世中求声名,建功立业的,但偏偏他没有野心,不求功名,只知道陶醉于山水之中。

照理说,像王纲这种比陶渊明隐得还深的人是很难被人发现并且被请入世的,但奈何他交友不慎,偏偏有个刘伯温这样的“最佳损友”。历史上对于这两人的记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人是老乡,小时候一起捉过螃蟹钓过鱼,偷过西瓜挨过打,所以交情比较好;另一种是,两人是在一次算命中相识的。但不管哪一种,都不影响刘伯温“坑友”的事实。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在辅佐朱元璋之前,刘伯温就出过一次山。当时大元朝拿在南方作乱的海盗方国珍毫无办法,便请他去对付。刘伯温刚把方国珍逼上绝路,方国珍就派人送了金银给京城里的大官。结果,大官很有大官的样子,拿了银子,直接把方国珍从海盗变为了国家公务员,而且职位比刘伯温还高。

刘伯温知道情况不妙,在方国珍回来找自己麻烦前就悄悄溜走了。逃跑途中,刘伯温误入王纲所在的那片山林。那时候他与王纲大概有20年未见,结果一看到王纲,吓了一大跳—王纲赫然还是20年前与他分别时的模样。

王纲和刘伯温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原来他旱年曾跟终南山隐士学习《周易》里的卜筮法和相面术,所以不仅能够容颜永驻,而且卜算命运也是一绝。

刘伯温一听,像所有人对于算命的态度那般,说:“算命这事能信吗?有本事你算给我看。虽然你是我朋友,但在这事上我可是六亲不认的!”

王纲当下没接话,而是端详了刘伯温半天。在刘伯温开始怀疑自己脸上是否有饭粒时,他才开口说道:“你呀,以后会有大机遇,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但是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等你有了身份地位,切记不要想起我!”

刘伯温听后顿时热泪盈眶,心想:这人多好啊,既给了我美好的祝愿,又要求我发达时不要惦记他,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啊,我一定会记得你的,放心吧!

果不其然,后来朱元璋起义,把刘伯温召了过去帮忙打天下。经过折腾,气数已尽的元朝终于被朱元璋给终结了,大明时代到来。这新朝刚立,百废待兴,政权还不稳定,边境地区强盗匪寇猖獗,朝廷急需人才。

朱元璋就对刘伯温说:“小温啊,招聘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给我找点儿能干的人来!”

提到人才,刘伯温脑子里马上浮现出了王纲的名字。于是,他说道:“有一个隐居山林的神人,就是不知道死了没。上次与他相见是50岁,这一别又20年了,他若在,必定也是七十高龄,恐怕也没什么战斗力了。”

话虽如此,刘伯温还是去找了王纲。谁料王纲不仅健在,而且容貌与20年前无甚差别,乍一看就如一个二十出头的帅小伙。王纲一见刘伯温,就知道坏了。先前给自己卜卦,卦象显示自己70岁有凶兆,之前千叮万嘱让他不要惦记自己的刘伯温果然还是来了。罢了,该来的躲不过,凡人不能逆天改命,便只好跟着他去了朝中,当了个兵部郎中。

但王纲在这个职位上没待多久,就变成了广东参议,负责去广东各地催缴粮款,说白了,就是一要账的。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你王纲,20多岁的小伙子,正是历练的时候,当什么兵部郎中啊!

年己古稀的王纲只好欲哭无泪地带着自己仅十余岁的孩子王彦达赶赴广东。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宝刀虽老锋芒仍在。王纲到了广东之后,讨债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各地的粮款交得很齐很迅速。

王纲的业务能力如此之强,不仅让朝中的文武百官很高兴,也让广东地区的苗民强盗很高兴。于是在王纲父子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正准备荣归故里的时候,一群苗民流寇半路拦截了他们。苗民头子是个文化强盗。他对王纲说:“王先生啊,我看得出,您是一个难得的奇才,如果由您来当我们的头儿,那我们肯定能够大有发展啊!”

王纲说:“你这胡扯呢,我是朝廷命官,正派人士。你们是流寇土匪,邪派人士。我怎么可以带领你们去为非作歹呢!”

苗民头子还没说什么,队伍里没文化的强盗们却不高兴了。可王纲丝毫没意识到,依旧数落着强盗平时的种种恶行,直到一个脾气暴躁的强盗实在听不下去了,跳出来喊道:“你才是邪派人士!”喊完一刀就把王纲给杀了。王彦达愣了一秒,然后嚎啕大哭。

苗民头子无奈摆摆手,对那个强盗说:“哎呀,做人不要这么冲动。这王纲是个人才,被你这样结果了实在可惜。我平时教导你们没事的时候多读点书,就算做强盗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强盗,你们就是不听。罢了,

罢了,给这孩子一张羊皮,让他裹了父亲的尸首回去吧!”

一个强盗还在嘟嚷:“老大,这斩草不除根……夜来风雨声……”话音未落,苗民头子一个大嘴巴子扇了过去:“我让你斩草不除根!让你夜来风雨声!武侠评书听多了吧?这王家是书香世家,能跟你们这群草莽一般见识啊!是不是还要来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其实对于王纲是如何死掉的,各类史书上众说纷纭,但我们至少知道一点,王纲是死在了广东,而尸首被当时年仅16岁的王彦达用一卷破羊皮背回了老家。

王纲为国捐躯这件事,朝廷压根不知道,因此不仅没有给王纲烈士身份,也没给烈士直系亲属王彦达抚恤金。此时王彦达憎恨父亲生前的为官清廉,居然半毛钱也没留给自己,只好把除了内裤之外的一切物什都当了,才凑齐银两勉强安葬了王纲。

此后王彦达便一直学父亲隐居在山林中,躬耕养母,自然也读书,但不为功名。事实上经历了父亲之死后,他已经明白功名利禄皆是浮云,甚至才华也能带来杀身之祸,唯有隐士最逍遥。不久之后,王彦达找了

一个姑娘,两人合力把王家的下一代血脉—王与准创造了出来。

王与准深得爷爷与父亲的真传,不仅学识超群,还不喜世俗功名,当隐士的决心无比坚定。奈何这孩子什么都好,偏偏有个和他爷爷王纲一样的毛病—喜欢卜卦算命。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一个赵姓老师门下,学习《易经》之道。当时老师有个女儿,师妹与师哥相互爱慕仿佛总是天经地义的,王与准学有所成之日,也是他与师妹喜结连理之时,之后他们陆续生下了三个娃。

王与准拖家带口回到老家,专门给乡亲算命,而且一算一个准。当地的县令一看大家都热衷于找王与准算命,心想自己虽然高于群众,但也应该适当融入群众,便笑嘻嘻地请王与准给他算一卦,看看自己啥时候能升官发财。

这位县太爷向来不得人心,王与准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如今若自己替他算命,那岂不是给百姓留下一种事权贵的不良印象吗?秉持着王家的高风亮节,王与准当着来者的面把卦书烧了,并恶狠狠地说:“县太爷的高贵命我王与准可算不出来!”

县令得知王与准拒绝给自己算命,顿时怒了:“你给张三李四王五麻子算命,偏偏不给老子算命,这不明摆着跟我过不去吗?这下看我不整死你!”

但王与准身为一个算命的,自然不可能傻乎乎地待在家中等待县太爷来收拾他。对于危险,他有着敏锐的直觉,所以老早就躲进了四明山的山洞里。

县令扑了个空,心里十分憋屈。正巧朝廷的钦差来到这里寻觅贤才,县令赶紧凑上前去恶人先告状:“我们这儿有个人才叫王与准,因为当年他爷爷为国捐躯朝廷没有重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对朝廷很有意见。现在更是一个异党煽动分子,不仅每天装神弄鬼地给人算命,还到处宣扬做官的坏处。”钦差一听就怒了:“做官多好啊,不做官每天算命能有出息啊?!”

于是钦差大人下令:就算把四明山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王与准给搜出来。

王与准算到了县令会找自己麻烦,但他没算到会招惹上钦差这个大麻烦。钦差能调动的兵力岂是县令所能比量的,在千军万马搜山的过程中,王与准避无可避,但他再一次给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在被逮住之前,把自己的腿给摔断了。

钦差见了遍体鳞伤的王与准,觉得这人“言貌坦直无他”,不像是异党分子,便问了他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找来乡里村民询问,结果得出结论:王与准是个助人为乐、刻苦钻研的好青年。钦差大臣觉得非常尴尬,便说:“与准啊,你看,虽然你是无辜的,但你没事儿躲在四明山山洞里干吗呀?

现在我出了这么多兵,结果是一个闹剧,这怎么下台嘛!”王与准说:“您来此无非是寻觅人才,但您看我,腿都断了,您总不能对朝廷说我是铁拐李下凡吧。所以我也帮不了您的忙,做不成官。”钦差点点头,说:“这是自然,但我看你二儿子王世杰聪明绝顶啊,小小年纪便能将九九乘法表倒背如流,不如让你的儿子代林你入世做官?”

王与准咬咬牙,只得应允。于是王世杰摇身一变,便成了特招生,从此有了秀才的身份。

奈何王世杰虽然跟他父亲一样继承了王家的极品基因,却多了一丝倔强。当时明朝的科举考试,为了防止考生带小抄等作弊情况的发生,考生进场前一律得散发脱衣接受检查。王世杰去考试的时候,一看居然要自己赤身裸体站在几个男人面前让他们细细打量,一怒之下便弃考回家了。

这让世杰妈很生气,于是便不停地唠叨,最后王世杰实在忍受不了了,只得再去参加一回考试,面对一群男人,把衣服一脱,然后考了一个第二名回来。奈何,还没等朝廷召唤他,死神便先召唤了他。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积郁成疾。这件事告诉我们:勉强得来的不会幸福。

但是不得不说,王家到了王世杰这一代,隐士思想已经淡薄,入世颇有眉目。那让我们来看看王世杰的儿子王天叙又有何作为。

王天叙依旧让大家失望了,他也未能去做官,究其原因,还是没这爱好。因为王天叙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一个音乐家。

王天叙从小便喜欢吹笛子,常常把竹林里的翠竹砍下来削成长笛,一排排摆在墙根。逢人就送,遇见漂亮姑娘更是会挑选一只最好的给她。姑娘说:“喂,这是你的长笛。”王天叙笑道:“不,这是你的长笛。”

长大之后的王天叙更是英俊潇洒,长年一袭白衣,于山水间弹琴奏乐,于明月下饮酒赋诗,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所以很多时候,在王天叙的妈妈看来,王天叙的儿子王华倒是比其父更有出息。

王华是公认的神童。念书识字皆是过目不忘,最难得的是,人品还极其端正。有记载,王华六岁那年,一次与伙伴于河边玩耍时捡到了金子。当时他没有像很多孩子那样大喊着发财了,也没有像很多小气鬼那般悄

悄找个地方把金子藏了。他只是把金子收好,然后静静地坐在河边等待。直到日落时分,远处传来了哭喊声。一会儿,一个大汉便过来了,小王华问他:“你找什么?”

大汉抓着头发一脸急躁地说:“金子啊,我的命根啊!”小王华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了这个大汉两眼,又问:“你丢的金子有多重啊?”

大汉说:“五两。”

这时候小王华才把金子拿出来交还给大汉,并嘱咐其下次一定要注意保管好。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王华从小便具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若观火。小小年纪便有审度人心之力,大时怎能不成大事?

到了求学的年纪,王华的表现更是与众不同。比如私塾的老师让孩子们去春天的田野玩耍,但他却坐在座位上看书。问其原因,他坦然答道:“观春何若观书。”又有一次,知县来私塾视察教育工作,很多学生都

很紧张,唯独他依然安于座前看书,岿然不动。有人问其原因,他答:“知县是人,我也是人,再说我又没犯法,为何要怕他?”

自此,王华胆大便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14岁那年,他跟同学去龙泉山寺庙读书。传说这座寺庙闹鬼,当然,真鬼肯定是没有的,假鬼倒是不少。那晚一些和尚故意装神弄鬼去吓唬王华他们,结果却被王华用石子砸到了脑袋。从此,王华的淡定传至街头巷尾。

王华成年之后,他的淡定不仅表现为不惧鬼神,还表现为不近女色。说起来,也是一段极其有趣的故事。

王华参加科举考试前,曾在一个富翁家里当家庭教师。这富翁有些生理缺陷,所以膝下无子。他见王华相貌堂堂,学识又好,人品更是值得称赞,于是想了一个馒主意。

那晚,一个漂亮姑娘敲开了王华的房门。当时王华正在看书,抬头一看,只见进来的姑娘身材窈窕,容貌秀美,且穿得极其单薄,烛火一照,姻娜体态尽收眼底。王华忙垂下眼帘,问她有何贵干。

姑娘移到王华跟前,凑到他耳边说:“如此良辰美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帅哥你说我有何贵干呢?”

王华忙咳嗽道:“我认得你,你是我老板的小妾。这有夫之妇,晚上还是少出门为好啊!”

姑娘笑道:“就知道你们读书人放不开,我老公特意给你写了一句话!”说完便展开手中的折扇。王华定睛一看,上面写的居然是:“欲借人间种。”

王华恍然大悟。他想了想,便挥毫泼墨,在扇子的另一面愤然写道:“恐惊天下神。”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二天一早,王华便不告而别,再也不敢来教书。这件事一度让富翁很委屈,因为即使借种,也是他戴绿帽子,他吃亏。结果王华却搞得自己吃了多大亏一样,实在让他胸闷。当然,令他更胸闷的还是借种计划泡汤,自己的儿子再次没了着落。

无可奈何之下,富翁只好请了一个道长来家里登坛作法以求神仙赐子。道长在祭坛上折腾了一番之后,靠在桌脚睡着了。一觉醒来,他便告诉富翁自己做了个怪梦。梦里锣鼓喧天,本来自己是上天庭求子的,结果一群天神浩浩荡荡堵住了自己的前路,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新科状元发榜。

富翁闻言,心想这也快到发榜的时候了,便问道长:“那你可看清今年我朝的新科状元是谁?”

道长一脸迷茫,摇头说道:“不知道啊,就看见两面很大的旗帜,上面写着奇怪的话—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下神!”

富翁和他的小妾顿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不久之后,新科发榜,王华果然高中状元。至此,王家算是正式告别了隐居时代,入了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