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綠了,水清了,村民們的口袋鼓起來了。在運城市垣曲縣蒲掌鄉水出窯村,只要提起駐村第一書記李樹軍,男女老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他是一個實幹家、領頭雁。2020年深秋時節,參觀者一行慕名來到該村,一位退休的文化人聽了參觀者來訪的意圖後,隨口就說:“你看看這村,這路,這新房。村民們種藥材、搞養殖都發財啦,外村人都眼饞哩!”

秋陽略顯羞澀地在雲層中穿行,微風如輕紗拂面緩緩吹蕩。站在水出窯村附近的高臺上,來訪者發現,這裏已經發生了鉅變:在羣山環繞、綠樹映襯下,座座農家新房拔地而起,平坦潔淨的水泥路連接村裏大街小巷;翠綠成片的藥材地裏村民正在忙碌,雪白肥沃的羊羣在欄圈裏歡快跳躍着……撲面而來的新農村形象,宛如一幅綿繡畫卷讓目擊者如癡如醉。看到有人來參觀,熱情的村民便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提建議:“帶相機了嗎?快拍拍我們村的變化吧!別看我們村只有幾百口人,心都齊刷刷的,爲啥?因爲攤上了一位心繫百姓的第一書記,村幹部正,村民服氣,才能把羣衆事情辦好!”

肩負重任顯真情

他不愛多說話,臉上總掛着樸實的笑容;沒有如炬目光,眼神卻透露着堅毅和自信。水出窯村第一書記李樹軍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見面,李樹軍就謙虛地說:“自從擔任村第一書記那天起,我就是爲羣衆利益而勞動,從來不去表明自己的功績。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日常履職時,時刻牢記'踏實苦幹,精準扶貧'的承諾。至於村民已經實現全部脫貧的成績,要歸功於黨的扶貧政策好,歸功於縣鄉黨委政府和運城市氣象局的大力支持以及村民們的共同努力。我個人付出的,是責任和良心,沒啥值得炫耀的!”

今年54歲的李樹軍,於2016年6月受組織選派從運城市氣象局出任水出窯村第一書記。參加第一次村“兩委”會時,他就表露心跡:“村第一書記職務雖小,也是公僕,我要跟大家一起,時刻把羣衆利益高舉過頭頂。只要村裏環境變美,村民脫貧致富,集體經濟壯大了,咱們就可以向更高領域發展,村民奔小康的凝聚力,就會越來越強。”

水出窯村地處晉南歷山與河南省王屋山交界處,山高、坡陡,全村720口人卻分佈在9個居民組、13個自然莊。因自然條件惡劣、居住分散等因素,村裏當年有10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達269人,被上級確定爲標準貧困村。

上任第一個月,李樹軍首先對村裏黨建、村務、種植、養殖、地理環境等狀況進行詳細調研。摸底過程中他發現,雖然村裏耕地少、林地多、地塊小、坡勢陡,但山坡濃密灌木叢中,有不少野生的“連翹”中藥材。於是,他放棄節假休息時間,走東家,串西家,聽意見,作動員,並在鄉政府、村兩委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制定出以種植藥材、蘑菇、花椒等多種農作物爲主、兼顧其他強村富民產業的發展規劃。隨着時間推移,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環境優、經濟興的脫貧攻堅新格局,在村裏一一實現起來。

心繫羣衆辦實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年李樹軍與鄉、村幹部協商後,決定利用市裏給的10萬元扶貧資金,扶持村民大力發展連翹中藥材。部分村民有疑慮,李樹軍就耐心進家入戶做工作,還手把手地指導村民把山坡上其他灌木刨掉,只留下野生連翹,又把零散連翹移植到一起,連成片。現在村裏種植連翹和花椒林已達500餘畝,僅此一項,每年爲村民帶來了可觀經濟收入。

因爲靠山喫山,村裏家家戶戶都有養羊的習慣,養殖數量高達1300餘隻。長期以來,養殖戶習慣散養,對樹木和莊稼造成不少損害,村民對此深惡痛絕。李樹軍到任後,一戶一戶講政策、做工作,勸導村民不能破壞林地和生態,儘可能圈養。看到李樹軍一次次上門做工作,養殖戶深受感動並自覺將羊羣圈起來,從此村裏再也沒有發生散養羊啃樹苗、破壞生態的現象。

村民楊言芳有種植香菇的想法卻苦於資金不足,李樹軍數次到縣扶貧辦尋求支持。扶貧辦領導看到李樹軍一片爲民真情,在原本統籌扶持10萬元資金的基礎上,又增加10萬元資金支持該村發展食用菌。現在,楊言芳的香菇基地不僅建起來、發了財,還解決了本地33個貧困戶、86個人的就業問題。

該村黨支部以往是個薄弱渙散的黨組織。李樹軍到任後,把抓班子、帶隊伍作爲駐村工作重要任務。他經常對黨員們說:“黨員就是旗幟,就是要帶領羣衆幹,做給羣衆看。”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帶頭講黨課、講扶貧政策,積極維護班子團結,全力推進“村務公開”制度落實,虛心接受羣衆監督評議,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積極整治村裏髒、亂、差環境,定期入戶排查“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情況,過年過節陪同市氣象局領導入戶贈送慰問品……目前,村裏所有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5000餘元;當年的落後村,如今變成人人羨慕的先進村。李樹軍個人連續三年被鄉政府評委“優秀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還被運城市氣象局評爲全市氣象系統“先進工作者”。

“今天的一點成績只是一個里程碑,未來的時間,還有更多事情要做。”談起成績,李樹軍謙虛低調,說到工作卻胸有成竹:“我們下一步的規劃是,繼續擴大村民種植藥材等經濟作物的規模,邀請專家對種養戶進行技術指導,建立電商網絡,爲種養戶暢通銷售渠道;擴展水澆地面積,爲農作物大豐收打好基礎;繼續完善村裏基礎設施,發展綠色旅遊產業,開闊村民致富視野;積極參加縣、鄉開展的各種精神文明活動;繼續向上級申報開發項目,增厚集體經濟實力;緊緊圍繞村民切身利益,以有良心、有誠信、有公心、有信心的‘四有‘標準,爲村裏的發展謀好點子,找準路子,解開釦子,邁開步子。”

李樹軍的話擲地有聲,至今還在參觀者耳畔迴響。人們相信,在當地政府及支村委一班人支持下,李樹軍將繼續帶領村民擼起袖子揮灑風采,讓文明富裕、風清氣正、團結和諧的水出窯村,譜寫出更加秀美的新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