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爲何晚唐女詩人魚玄機的《江陵愁望有寄》,成了潞河中學幾乎人人皆熟悉的一首古詩?走進通州區潞河中學北街,答案立刻揭曉。潞河中學校門對面,三首古詩就以磚雕的形式被雕刻在了裝飾有楓葉、槐花、銀杏圖案的圍牆上,日日與學生見面。古詩磚雕、可窺見百年古槐的透明玻璃圍牆、如運河般蜿蜒流淌的地面鋪裝……今年,完成精細化整治的潞河中學北街,隨處可見匠心獨運的“潞河元素”,隨處透着濃濃的文化味兒。

從潞河中學北街東口步入,昔日破敗不堪的擋牆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口袋花園。由於通州大運河又被稱爲“潞河”,月季花池和歇腳坐椅被巧妙設計成波浪的樣式,連花池上的紋飾都選取了傳統中式水波紋樣。考慮到通州大運河曾擁有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繁華場面,口袋花園的地面上,一條“石頭河流”如運河般流淌蜿蜒。“石頭河流”邊還間隔刻有女童蒙館、華美學校、潞河中學的字樣。原來,這三所可謂老通州教育“三寶”的學校,就恰好都分佈在潞河中學北街上。百年前,來華傳教的外國教會在這條1200米長的小街上興建起三所學校,時過境遷,女童蒙館的舊址上現今坐落着通州二中,華美學校則成了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之所以要選在這建口袋花園,完全是居民的主意。”通州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管理科科長張春霞表示,在整治前,不少居民都愛聚在這一小塊空地上聊天下棋,甚至把自家的桌椅板凳都搬下樓,自發建起了“休閒角”。“既然居民有需求,我們就儘量滿足。”於是,在街巷整治的過程中,這塊小空地就按照居民的想法,安裝了座椅,種植上了月季等花卉,改成了可供附近居民休憩的口袋花園。不僅如此,沿街還新增了“空中花園”等2處小微綠地、3處居民休憩空間,綠地面積擴大了965平方米。

圍繞在潞河中學外的斑駁掉皮實心圍牆,原本平凡無奇,但在街巷整治的過程中,經過一番巧心思設計,竟一躍成了當地的網紅景觀。

原來,在進行街巷整治的過程中,設計師和通州區城管委的工作人員們覺得,潞河中學內有棵百年古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何不將古樹展現在更多市民眼前呢?”於是,爲了展現校園內的百年國槐,潞河中學北街的外圍牆被刻意掏了個洞,改換成了透明的玻璃牆。路過的行人只要透過玻璃窗,一眼就能看到古樹和百年校園的風姿。這面玻璃牆,也因此成了展示潞河中學歷史的一個小窗口。

“1867年,美國牧師姜戴德在通州城內創辦潞河男墅,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學校先後經歷潞河書院、協和書院和華北協和大學等階段,最終成爲擁有小學至大學完備教育體系的京畿名校。”同樣講述潞河中學歷史的,還有圍牆上每隔不遠,便展示出來的校徽、校史和校園文化名人介紹。張春霞介紹說,爲了增加整條街的文化味兒,街巷整治前,通州區城管委和潞河中學多次溝通,最終敲定,將校徽、校史等文化元素“上牆”,讓學生和行人每從學校門前路過一次,就能重溫一遍學校的百年校史。

行走在潞河中學北街,目力所及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潞河元素。人行步道上的地磚圖案,是百年老校潞河中學標誌性建築“入德之門”和謝氏樓的輪廓;路燈杆和阻車樁上的圖標,則是“潞”字的抽象表達,其中蘊含着大運河水、船帆、潞河中學建築物等多種圖形。

不僅如此,爲了讓居民生活更加舒心,街邊還隱藏了各種便民的“暖設計”。比如,小區出入口增設了“瞭望窗口”,讓居民出行更加安全;居委會閒置用房被改建成了公廁,方便接送孩子的家長就近“方便”;過去一下雨就水流滿地的排水管也被“隱形”入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