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热爱煲汤的广东人,小编冬天在家吃饭时,少不了要搭配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暖暖的汤水下肚,感觉全身都舒服了,身体也悄悄得到了滋补。

那么,冬天喝汤到底喝啥汤好?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样~

冬天手脚冰凉,喝巴戟天鸡汤

食材:巴戟天10~15克,嫩鸡半只(或500克鸡肉),枸杞5克,红枣2颗,生姜数片。

做法:

①鸡肉先斩块洗净,加姜片稍腌片刻(也加少许黄酒)。

②锅中加水烧开,放入巴戟天和鸡肉,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枸杞和红枣煮10分钟,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冬天手脚冰冷有很多种原因,但多数与本身阳气虚、抵御不了寒冷有关。

如果说,人体就像个热烘烘的小炉子,那么阳气就是保证温度的热量来源。要抵御寒冷,“炉子”里的火就得烧得更旺一点才行。

但如果这个人的热量来源本身就不够,那便只能保证炉子的核心区域尚温暖,而四肢这些外周部位就照顾不到了。

为此,冬天常常要多吃一些温热食物,以助力“火炉”供热。

巴戟天补阳,配上同样性温滋补的鸡肉,加上甜甜的枸杞、红枣,协同补充了人体的阳气——尤其是肾、脾之阳。

补肾之阳,相当于是给火炉添了柴;补脾之阳,好比如给火炉轻轻扇风。

热源够了,加上适当的助燃,暖意即可徐徐输送到全身各处,包括远端的四肢。

嘴唇、皮肤干燥,玉竹润燥汤可缓解

食材:玉竹15~20克,猪瘦肉200~300克,蜜枣两个,生姜一片。

做法:

①玉竹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

②瘦肉洗净后和姜片、蜜枣一起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即可关火,加入少许盐调味。

秋冬季节,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嘴唇会感觉紧绷绷,随之干燥脱屑,忍不住扯一下、舔一舔,火辣辣的难受。

对付燥,中医要“滋阴”。这时候就可以用上玉竹。

人体津液的生成和输布,离不开脾、肺。

肺为娇脏,最易为燥所伤。玉竹善养肺、胃之阴,既解了肺燥的燃眉之急,又给胃补足了阴液,以供给脾去输布。

再配上偏于养阴的肉类食物,炖成清润的汤水,可以养阴润燥,解渴又润唇。

Tips:如果干燥较甚,或想换换口味,可把瘦肉换成老鸭肉,炖汤,更滋润。

气温下降,一碗姜葱豆豉豆腐汤感冒

食材:淡豆豉15克,葱5条、生姜4片、豆腐2大块。

做法:

①淡豆豉洗净,生姜洗净切片,葱切段,取葱白部分。

②豆腐煎至微黄后,与淡豆豉和生姜一起下瓦煲,加适量清水,滚沸后改中火滚30分钟,下葱白,稍滚后下盐便可,需趁热饮。

到了冬天,冷空气来势汹汹,人也容易感冒。

感冒按中医辨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及暑湿感冒,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辨证处理。

这个季节比较常见的是风寒感冒,一般因吹风受凉引起。

由于受凉,全身的毛孔关闭,就出现了无汗、怕冷、周身疼痛、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轻微发烧等一系列症状。

其中,怕冷、不出汗是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

在感冒初起时,用生姜来散寒,配合葱白、淡豆豉发汗解表,再加上可清润解毒的豆腐,有助于驱寒发汗、缓解不适。

注意:风热感冒不宜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