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賣我換30萬彩禮#

一則“女孩凌晨躲進派出所,發文控訴親生父母逼婚”的博文在今天迅速走紅網絡。

在博文中女孩控訴自己的父母想把她賣了換彩禮,自己逃離後又被父母找到,現在躲到派出所裏求助。

女孩說自己只要一出去,他們(女孩父母)就會強硬的把女孩帶回老家結婚,然後騙取彩禮給她弟弟買房。

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到底真是父母逼婚騙取彩禮?還是另有隱情?讓我們看一下“今日女報”對此事的跟蹤報道。

女孩名字叫小潔,出生在安徽亳州的一個小縣城。今年已經23歲的她,家裏還有一個小她5歲且正在讀大學的弟弟。

小潔說:“他們現在就想把我嫁出去,給他們換30萬的彩禮錢。他們讓我24歲定親,25歲就結婚!可是我對於未來有自己的打算,我不願意自己的人生就這樣被安排。”

原來小潔的父母在去年年末的時候,給小潔介紹了一個男朋友,父母覺得對方家庭條件還不錯,並且對男孩家知根知底,所以想讓小潔趕緊把這門婚事給定下來。

小潔的父母覺得女孩2就差不多該結婚了,現在小潔都23歲,早就該找對象了,否則就要嫁不出去了。

可是習慣了大城市生活,且思想觀念跟父母明顯不同的小潔,哪裏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況且自己對這個男孩一無所有。

爲了相親這件事,小潔跟母親大吵了一架。

最後小潔明確的告訴父母:“我不願意去跟他相親”。沒想到對此父親卻提出:“如果你不答應加這個男孩的微信,就不讓你回去工作了”,並且父親還聲稱要沒收她的手機跟身份證。

在作者看來,不願意去跟男孩相親其實就是整個事件的根源。

父母相中了一個家庭條件還不錯的男孩,可女兒連加好友都不願意。父母的意願無法與女兒打成一致,最終導致了女兒的逃離,並從此開始害怕逼婚。

春節過後,因着父母的強迫,小潔最終還是加了那個男孩的微信,但自己確實不喜歡那個男孩,也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聊了幾天小潔就把男孩給刪了。

沒想到刪除男孩好友這事卻直接惹怒了父母,爲此父母專門跑到小潔工作的地方,逼小潔把男孩的微信加回來。事後父母還告訴她要到五一的時候跟對方見面。

這完全就是逼婚,就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小潔的父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我們希望女兒嫁給那個相親的男孩,並不是因爲貪圖彩禮。而是覺得對方家境不錯,希望女兒將來有個好的歸宿。

他們否認自己是在賣女兒,可是種種做法,不得不讓人去懷疑。如果真的想要女兒幸福,爲什麼不遵從她的內心?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做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認知賦予另外一個客體的心理現象。比方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會有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比方考大學。

其實這是一種很難被主動覺察到的心理,並且往往作爲投射者而言,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父母如此極端的催婚,甚至讓女兒產生了恐懼。越是渴望自由,越害怕被父母所控制。

於是,爲拒絕五一回家相親,小潔拉黑了父母以及他們所有的聯繫方式。

長時間聯繫不到女兒的父母,在無奈之下只好向派出所報案,最終在警方的幫忙下,小潔的父母找到了小潔在長沙所租住的小區,然後假扮物業敲開了女兒的房門。

其實這已經從一場普通的相親演變成了一種“鬧劇”,女兒怕見父母,父母怕失去女兒!

一起來到派出所的他們,又一次爆發了爭吵。

小潔覺得父母的控制慾太強了,他們總是想控制自己的婚姻,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但他們又思想陳舊,不通情理,總覺得嫁個有錢人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方式!

並且最令小潔受不了的是父母的偏心,小潔說:“爸媽疼愛弟弟,遠遠勝過愛我。”

而對於偏心,小潔的父母卻又有不一樣的解釋,小潔媽媽說:“我只是覺得他們是姐弟,應該互相幫助,並不是說姐姐就一定要貼補弟弟。

雖然此事最終在婦聯的調節下達成了和解,但小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卻難以在一時之間完全解決。

我感覺在這個事件上,最大的問題在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上。

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也都是爲了孩子能有個更好的歸宿和未來。但是父母在女兒婚姻這件事上,卻沒能對女兒進行有效的溝通,更沒有把自己內心這種最真實的關心和愛展現給女兒,最終才導致了一層層矛盾的爆發。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講道:“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你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而非暴力溝通恰恰能夠療愈人內心深處的隱祕傷痛,並且還能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

希望作爲父母,親人,一定要學會讓愛融入生活。要正確的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愛,不要強人所難。

最後,也願小潔能早日化解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