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里过度繁殖的凤眼莲能否“变废为宝”?秦淮河岸边河流堆积物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关于柳树的诗句……今天下午,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凭借地理优势和课程支撑,将课堂搬到“窗外”。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在南京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内,开展导师制指导下的系统思考项目化学习。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设计了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五个学科实践点,导师们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开展系统思考和学习,实现全学科育人。学生执行官在过程中主动参与,制定班级活动方案。在实践中锻炼个人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同学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河段,哪边是凸岸,哪边是凹岸吗?”在七桥瓮湿地公园内的河流边,地理老师徐传成正通过指导观察,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凹凸岸的差别。这节课的内容为《河流地貌的观察与分析》,平时同学们学的是理论,通过今天的研学,秦淮河(该河段)岸边河流堆积物特点等知识也将更加清晰。

你知道七桥瓮建于什么年代吗?桥拱上的怪兽叫什么呢?历史课上,老师一边介绍桥的构造,一边给同学们普及历史小知识。原来,眼前所看到的这座七桥瓮明朝初年就建成了。“太不可思议啦!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座近现代建成的桥,没想到太平天国年间,为击退清兵,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激战!”“以前我很好奇七桥瓮为什么叫‘瓮’,今天明白了。明清期间,人们管‘桥拱’叫‘桥瓮子’,由此得名。”

生物项目学习和其他课程不同,是由高一年级陈月和陈艳阳两名学生作为“小导师”为大家讲解学校生物社团“绿源社”的研学项目成果。“在对七桥瓮湿地生态公园的探访中,我们小组的同学们注意到一种美丽的植物,它叫做凤眼莲,常年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但由于过度繁殖,阻塞水道,影响交通,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命力如此强大的凤眼莲能不能‘变废为宝’呢?我们尝试探究了凤眼莲的提取液对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影响。”

“绿源社”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大为赞叹。实验结果表明,凤眼莲提取液对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红萝卜幼苗的生长阶段,则有着促进作用。“绿源社”指导老师,生物老师高颖说:“这都是长期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我校是江苏省第一所以‘科技’冠名的高中,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校园学习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通过动手动脑,成为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科技高中生。”

“我校致力于为学生‘生长’提供良性的环境,提供有阳光雨露的彩色世界,让‘窗内’的生活不再单调。”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党委书记贺润表示,“窗内”的知识更多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善于用“窗内”获得的知识去认识“窗外”的世界,从而建立辽阔的精神世界。“七桥瓮湿地公园架起一个联结“窗内”和“窗外”世界的桥梁,通过对湿地文化研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