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誰能撬動當前安防產業格局,安防新三巨華爲、阿里、紫光無疑是業內呼聲最高的企業。

不僅是因爲他們盤活了軟件、服務器、算法、存儲、中間件等信息產業鏈,促進產業新的生態的誕生,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企業文化中都透露着一股“不做第一不罷休”的傲氣。

ICT廠商已經成爲安防行業重大的變革力量,他們提出的新理念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華爲機器視覺與紫光華智兩者分別爲華爲與紫光集團在安防領域的主力軍,兩者因身上有着太多相似之處,常常被業內人士提及評論。2020年,“華爲安防”更名爲“華爲機器視覺”,緊隨其後紫光華智的定位也從“新安防”更改爲“AI視覺”,不約而同地將智能安防的戰場拉伸至智能視覺上,讓平靜的市場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智能視覺相比安防,不僅強調視頻技術,更加強調從芯片到雲產業鏈的硬實力,對於傳統安防企業可能會是一場重新塑造自身的硬戰,但對華爲與紫光集團這類ICT實力雄厚的巨頭而言,更像是順其自然的業務延伸而已。因此在產業變革之際,這兩家企業已經成爲當下智能視覺最耀眼的雙子星。

紫光華智董事長張江鳴

路初行,已致遠

以紫光華智爲例,成爲AI視覺新貴的最有力佐證,正是他們這兩年來逐漸顯山露水的成果:

在產品方面,建立了8大產品系列,全面覆蓋雲、邊、端;

在技術方面,80%以上的研發人員佔比,平均每3個工作日申請1件專利;

在落地方面,AI視覺中樞落地全國100多個城市,在公共安全、智慧城市、交通、醫療、電力能源等諸多領域遍地開花;

在生態方面,匯聚50+技術夥伴優質算法,賦能500+行業夥伴;

……

讓人咋舌的是,這家企業才僅僅成立兩年而已。

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雖然作爲後起之秀,但紫光華智無疑已是撼動未來產業格局的潛力股之一。對於“華智速度”,紫光華智董事長張江鳴表示,這個成就主要取決於兩個先天的優勢:

一是強勁的ICT基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紫光華智從誕生那天起,比一般的創業公司獲益更多。紫光集團從芯到雲產業鏈的技術沉澱及市場體系,讓紫光華智贏在起跑線上;

二是緊貼市場需求。紫光華智從成立那天起,就沒有打算走傳統安防的老路。回顧紫光華智新安防的定位,當人工智能與行業融合後,安防應用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對傳統前端與後端基礎形成巨大的壓力,而紫光華智瞄準的就是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提出的全面雲化、應用驅動、軟件定義、開放生態的技術戰略正好是踩在了行業變革的節骨眼上,換句話而言,這是市場需求導向的結果。

紫光華智的實力來自於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的創新能力,但創新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不是天才人物靈光一閃而得,而是最“接地氣”的東西,是實戰中不斷踩出的路。

攀高峯,築高牆

與許許多多尋找應用場景的AI創業公司相似,紫光華智的第一選擇是安防,但不同的是更多的AI明星企業找不到技術變現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儘管這些新創公司個個“身懷絕技”,因缺乏深刻的行業認知,在落地時常常不盡如人意。但作爲曾經打響行業網絡化變革第一槍的“安防老炮”而言,華智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在回憶起創立紫光華智時,張江鳴顯得振奮起來。“涉入安防,如果僅僅是滿足於做點小生意,養活好自己,對於華智而言非常簡單,但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當時想法很清晰,要做就往大了去做,之所以華智聚集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我們就想圖個大的。”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智能安防時代正在催生新的巨頭,紫光華智想當這個將軍。爲了能儘快搶佔AI視覺的制高點,他們首先聚焦於攻破該領域技術複雜度最高、最具挑戰性的場景——公共安全。

“設立了目標之後,從技術上我們必須先攀‘珠穆朗瑪峯’,就像登山那樣,上坡雖然辛苦,但下坡就很輕鬆,例如紫光華智其中的一個創新技術可以實現萬倍速解析,150個小時的視頻數據,僅需60秒即可解析完成,領先業界35倍以上,大幅增加視頻數據的利用效率,讓我們快速得到用戶青睞。”張江鳴自豪地談起。

對於用戶而言,智能化雖然有新技術加持,但總體甜蜜期已過,而更多佔據在用戶心中的是這幾年來的心酸體驗。“針對此,紫光華智傾力打造體驗式營銷方式,希望實現凡是體驗過我們產品的用戶,都會產生新的情愫。”張江鳴表示。

在商業世界中,新技術的成功研發並不難,難的是這種新技術帶動傳統產業的生產變革、組織變革,創造全新的生態系統。面對這個難題,紫光華智選擇了最直接的打法——直擊痛點。讓新技術與用戶的需求緊密連接起來:

一是快。基於紫光華智對硬件資源的全面雲化及優化調度,實現萬倍速視頻解析、千億圖片秒級檢索、單節點支持1600路併發讀寫的極速存儲,千個併發計算任務在多張GPU卡上調度執行的極速計算等領先技術;

二是準。紫光華智近年來國際算法競賽上奪冠頻頻,並在實戰中得到用戶的高度認可,現已經被列進第一批下發的9大人像算法廠商之一;

三是省。紫光華智通過軟件定義硬件,把效率發揮到極致,基於雲化架構的微服務部署方式,單臺設備可做到500路解析能力加配套平臺和應用,彈性的擴容擴展能力,性價比極高。

領先技術的前瞻佈局,深入掌握用戶需求,成爲了紫光華智的最寬護城河。這種降維的打法,讓紫光華智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

爲了更進一步發展,紫光華智開始意識到:雖然視頻技術始於安防,但AI視覺已溢出安防,與信息化的結合是大勢所趨。AI視覺的舞臺不侷限於公共安全,縱向拉伸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橫向延展至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不拘泥於傳統安防的約束,主動擁抱千萬場景。

而這也促成紫光華智的下一步落子——將在公共安全領域得到實戰驗證的產品與技術帶進百行百業中。

獨行快,衆行遠

“不少項目的決策部門在發生變化,之前我們對接的用戶部門更多是保衛科,但現在信息中心越來越多,因爲AI視覺與用戶業務的結合已經超出傳統安全防範的範疇,AI視覺與ICT的結合更加的密切,AI視覺正在成爲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張江鳴談起定位的變化,如是說道。

言下之意,安防僅僅是紫光華智駛向AI視覺必經的一站,華智眼中的星辰大海是整個智慧城市甚至更加遠大。

讓人可喜的是站在新的賽道上,紫光華智並不陌生。基於ICT的基因,深耕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讓他們能迅速找到新的發力點。在這條新的賽道上,當前大部隊品牌商已經紛紛入局,新的拉鋸戰一觸即發。

但相比安防,在百行百業的各種場景中充斥着標準不統一、場景複雜化 、應用碎片化等種種難題,因此在這個賽道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獨攬全局,對於巨頭們而言,卡住底層基礎設施,服務開發者,藉助生態撬動更大價值纔是最理想模式。

甚至可以這樣認爲,新的競爭焦點,已經不是一個技術、一個產品的競爭,而是平臺和平臺的競爭、生態和生態的競爭。

目前,紫光華智從算法、應用、感知三個層面,基於開放的AI算法倉,廣泛聯合50多家算法合作伙伴,基於開放的技術中臺,集結500多家行業合作伙伴構建華智大生態,實現技術協同、業務關聯、算法兼容、全線覆蓋等全面兼容,打造黏性更大的統一戰線和利益共同體。

目前在行業裏面的生態建設分爲2大類,一類爲“帶頭大哥型”,帶頭企業通過自身在產品與技術打通生態鏈條,讓合作生態夥伴在生態中,對其產品、技術或方案進行搬運,整個鏈條比較薄弱;一類爲“精工細作型”,基於生態平臺的AI核心技術,從多維角度向產業鏈的所有企業釋放技術,協助合作伙伴具備多層面的技術能力,延伸業務。

很顯然紫光華智的生態屬於後者,在過去2年裏,紫光華智踐行着自己對生態的承諾,碩果累累:

紫光華智98%的項目,攜手生態夥伴共同完成;

紫光華智42%的項目,解決方案中攜帶生態產品;

紫光華智56%的項目,爲生態夥伴的解決方案提供產品。

馬雲曾說過,推翻三座大山,農民也不一定富起來。智能時代產業的變革亦是如此,讓合作伙伴擁有抵禦新時代競爭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做大市場蛋糕。紫光華智深諳此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自身開放的能力使能合作伙伴,重塑行業價值,扼制“破壞性增長”的模式。

AI時代的開啓,機器視覺的到來,喚醒了沉睡的千行百業物聯網商機。在這片廣大的數字化世界的水域中,AI視覺如何找到自身的標點,或許仍藏在技術與需求之中。藉助生態的航海圖,目前來看是點亮千萬場景數字化轉型的最有效方式。

不久,安防之外的戰場即將打響,算法、算力、存儲、平臺、生態正成爲新的角逐要素,在這個時代,開放者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