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編上學時最喜歡發新書的環節,總會把新書用精美的書皮包好,也會認真在上面記筆記,可是等到學期結束,這些只用過一次的教材就成了廢紙,十分浪費。

教材浪費的問題一直存在,我國教科書用量巨大,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統計,2018年僅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全國零售數量爲29.30億冊、總計259.89億元。這些教材的最終歸宿多是被當成廢紙賣到造紙廠,用於生產再生紙,而且再生紙處理程序複雜,生產成本較高。如果這些書籍能被循環利用,不僅能節約一大筆資金,還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早在2008年,已經展開義務教育階段部分免費教材循環使用,包括音樂、美術、體育、健康、科學等學科,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實際上浪費的數量比循環使用的要多得多,而且教材循環利用一直存在着爭議和困難。學生家長方面擔心舊教材消毒工作跟不上,尤其是主課教材需要每天接觸,擔心衛生問題;教材方面有些課本本身破損嚴重,無法再次使用;市場反面是最爲主要的原因,出版新教材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循環舊教材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所以市場更願意出版而非回收。短期來看出版新教材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但從長遠角度考慮這會增加木材的消耗浪費資源,也會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

其實教材循環在西方國家已經十分普遍,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壽命在4至5年。我國可以根據自身國情來提高教材使用壽命,比如大學生教材使用頻率不高,折舊率不大,完全可以進行教材循環使用;比如在學校制定循環教材管理制度,上課前按編號發給學生,課後由任課老師回收,放在年級組,學期末交給學校圖書室保管,書本進行定期消毒;比如相關部門可修訂完善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鼓勵二手教材流通等。

教材循環更加綠色環保,有利於可持續發展,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實現教材的循環使用,讓教材浪費得到徹底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