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爲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朝鮮戰爭,斯大林本不情願,爲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朝鮮戰爭最主要的戰爭就是陸軍站,翻開沉重的史書你會發現只有朝鮮援助,卻沒有蘇聯正面和“聯合國軍”較量的身影,雖然蘇聯空軍進行過參戰,但是始終未曾踏入朝鮮戰地。儘管韓國一度的挑釁,但是蘇聯起初不願介入朝鮮戰爭,甚至多次要求朝鮮剋制,還打算撤出在平壤等地區設立的軍事基地。

1949年底,斯大林依舊反對朝鮮戰爭的爆發,並且試圖制止朝鮮的軍事行動,但是時間來到1950年1月份,斯大林對之前的態度完全否定,統一併且支持朝鮮戰爭的爆發,這是爲何,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能夠讓斯大林有如此的轉變?其實根本上和中國建交有很大的關係。

1949年10月,社會主義性質的新中國成立,並且採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和蘇聯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以至於大多數國家都認爲蘇聯在遠東的勢力得到加強,其實並非如此。新中國的成立對蘇聯來說就是一把利劍,可以讓蘇聯在亞洲擁有一個極大的安全緩衝區;但有好就有壞,所以對蘇聯不利的就是中國的強大會威脅蘇聯。當《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之後,蘇聯開始“緊張”起來,爲了自己的利益地位,必須轉變自己之前的想法,所以纔會出現180°大轉變。

和中國建交之後,不管朝鮮戰爭誰輸誰贏對蘇聯的影響都不太大。如果朝鮮戰爭朝鮮勝出,對蘇聯當然有大大的好處——朝鮮半島被蘇聯控制!如果戰爭失利,朝鮮戰爭陷入危機情況,中國考慮到自己的安危必然會向蘇聯求助,最終達到駐紮中國領地的目的。朝鮮戰爭爆發之後,“聯合國軍”將戰況逼近中國邊界之時,中國趕赴朝鮮戰場,因爲武器的落後,毛澤東感受到天壤地別的差距之後很快便向蘇聯展開求助,蘇聯確實進行了武器援助,不過也不盡人意。

不管蘇聯有沒有正面參與戰爭,好處他都有,既保存實力,又可坐享其成。不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原要比蘇聯想象的好,不僅戰爭取得勝利,而且震驚到蘇聯,讓蘇聯一度認爲中國的強大會威脅到他在遠東的地位和影響力。不過話說回來,蘇聯當初和美國的冷戰,也開始讓蘇聯變得不清醒,他援助過中國沒有錯,但是錯在盲目援助。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盲目援助第三世界國家高達64個,那時的蘇聯已經是“力不從心”的狀態,卻還要勒緊褲腰到援助他國,這種犧牲自己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並不被看好,果真在1991年解體!

蘇聯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在短短的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並且在二戰中付出很大的努力,援助貧窮國家,很像一個大國風範,但是背後的一切都是爲了強大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