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五号成功落月探测采样,这些先进设备和仪器必不可少

自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以后,踏上数十万公里奔月征程,经过了近月制动、轨道调整、组合体分离、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动力下降、最后在预选地点垂直降落!一连串的操作行云流水,但要实现如此完美的安全着陆任务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嫦娥五号着陆器的极品装备吧!

分离下降

11月28日20:58嫦娥五号到达月球轨道进行近月刹车,通过轨道器上配备的3000N推力发动机反向喷射把速度从3km/s以上下降到月球逃逸速度2.4km/s以下,嫦娥五号进入周期约8小时的绕月椭圆轨道。在绕月运行约3圈后,11月29日20:23,嫦娥五号近月点再度刹车,把速度从接近逃逸速度下降到环绕速度1.7km/s,漂移切入距离月表200km的圆轨道,绕月周期约为2小时。

11月30日4:40,在地面飞行控制中心指令下,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着陆器携带着上升器进入下降轨道,轨道从200km圆轨道下降到远月点200km近月点15km的椭圆轨道。

嫦娥落月

12月1日22:57,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从近月点距离月面15km高度动力下降,方法一如既往,通过发动机反向喷射减速,把速度从1.7km/s的环绕速度降低为0的落月速度。为了保证下落时的机动性,实现这个过程的并非轨道器上3000N推力的发动机,而是与嫦娥四号一样的7500N变推发动机!

当然,单有好的发动机是不够的,她还需要一双眼睛,嫦娥姐姐总不能瞎着砸下去吧。着陆器上为嫦娥配备了多个“眼睛”:光学成像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在15km高度动力下降开始,光学成像敏感器开始粗略地扫描月面,避开大型障碍物,大致选定着陆点。当高度下降到100米左右,嫦娥会短暂悬停,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接续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工作,由于它有立体识别能力,所以能准确识别出地面的凹凸,AI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精细选定最终着陆地点。

着陆器会在最终选定的地点垂直缓速下降,在接近地面时,发动机喷射的气体将导致月面的尘土扬起,有可能遮挡光线导致月面测距错误,科研人员又为嫦娥配备了一个透视眼:伽马射线关机敏感器。它通过伽马高度计发出强穿透性的伽马射线来准确测量着陆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了减少月面扬尘对探测器的影响,当高度达到5米以内的时候,伽马射线关机敏感器会发送指令使着陆器的发动机关机,着陆器在失去动力后将以自由落体落向月面。

而这时则需要着陆器支架上的避震器来缓冲自由落月造成的冲击。不过由于月球的质量较小,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m/s^2,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从5米自由落体后,落地时速度约为4m/s,相当于时速14.5km,也就一辆自行车的速度。如果还是没概念,它其实就相当于在地球上从0.83米高自由下落,我们平常也能跳那么高,加上着陆点表面的月壤比较松软,冲击力并不算大,着陆器支架的缓冲机构保证了着陆器在月面安全地软着陆。

探测采样

成功落月后,嫦娥五号利用所携带的光学仪器对月壤进行多种探测。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里,除了包括月球取样用的岩心钻探器和取样机械臂以外,还配备了一些测量仪器。

必备的自然是表面拍照用的相机,而且是立体相机。除此以外,月壤布局探测仪和采样剖面测温仪对成功采样也非常重要,而在采样完成后等待上升返回的时间里,月壤气体分析仪和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继续对附近月壤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获取科学数据。

上升返回

目前,嫦娥五号已完成采样,上升器携带着封装好的月壤样品,以着陆器作为发射平台进行月面点火起飞,上升返回环月轨道,坐等此次任务的最大难点轨道无人对接了。

预祝一切顺利采样返回吧!最后配一张我制作的返回图,等成功返回后再上色(^_^)。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