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訊 12月4日上午,無棣縣文化館(西小王鎮於岔河村)民俗分館揭牌儀式在西小王鎮於岔河村民俗館舉行。縣委宣傳部、西小王鎮黨委、政府、縣文化和旅遊局、縣文化館、於岔河村班子等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參加了揭牌儀式。

“此次無棣縣文化館(西小王鎮於岔河村)民俗分館授牌,標誌着無棣縣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正式建立並開始實質性的工作。我們將分批次把富有特色的鄉村民俗館納入首批分館示範點,進一步鼓勵調動全縣各鎮街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挖掘保護傳統文化,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下一步,無棣縣文化館將按照‘一個總館+多個分館+若干個服務點’的模式,統一推進三級場館建設,將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和鄉村延伸,採取訂單服務方式,實現供需有效對接,爲更好地滿足廣大羣衆基本文化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提供有力的保障。”無棣縣文化館館長高玉慧在授牌儀式上說。

無棣縣西小王鎮黨委書記徐鵬瀟說:“我鎮於岔河村民宿分館的創建歸功於這位叫於可祥的可敬老人。今年78歲的於可祥曾是一位革命軍人,1968年黨,多次受到部隊嘉獎。退役後不忘初心,盡心盡力投身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工作。改革開放之後,利用養老金購置了部分老農具,老票證,老物件,用自己的老屋建起了一個農耕民俗文化館。截止目前先後收集了各種票證(包括糧票,布票,油票,燃油票,肉票,化肥票,菜票,飯票,工分票等),農耕、織布紡線、推碾磨糧食、日常生活的老物件約計550多件。多數物品都被民衆視爲瑰寶,是不可複製失不再來的珍品。幾百多件村民使用過的老物件,將風土民情、歷史民俗、民間藝術、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等綜合起來,讓後人能夠清晰地回憶起幾十年前農民樸素生活,感受淳樸厚重的民俗文化、歷史變遷。讓羣衆在鄉愁中感悟社會進步,在記憶中傳承鄉土文化,留住鄉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品味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於可祥老人動情地說:“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責任爲村裏爲村民做點事情。隨着社會的發展,過去農村的一些生產、生活用具,都逐漸被遺忘。而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機會了解和體驗過去的農村生活。爲了讓年輕人知道過去,瞭解歷史、感受淳樸厚重的民俗文化、歷史變遷,我義務爲中小學生和村裏的年輕人講解老物件的故事,教育他們不忘過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據瞭解,近年來,西小王鎮一直把文化建設作爲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着力點,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提升羣衆生活幸福指數,增加農村發展“軟實力”,以“百家文明戶”“文明實踐,花開小王”“最美庭院”等爲載體,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將飽含着歷史精髓的民俗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文化自信成爲廣大幹部羣衆幹事創業提供不竭的內在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