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閃耀月球的“中國紅”!安徽造!

12月3日

嫦娥五號探測器

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

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

而這面織物版國旗

系安徽一家企業生產

↓↓↓↓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面起飛,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還實現了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而這第一面在沒有溫控的嚴酷環境條件下的紡織品“織物版”國旗,系安慶企業安徽華茂集團生產。

↑月面起飛前亮國旗(模擬動圖)

”飛月“國旗是咱安徽造

在嫦娥五號上升起飛前,着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標誌着月面國旗展示系統圓滿成功。

這次國旗展示,從打開到豎起僅耗時1秒鐘,是由一套專門設計的國旗展示系統完成的。記者從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九部獲悉,與“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是在殼體上使用噴繪式的國旗不同,旗杆式的國旗在我國探月工程中是首次使用,是一面真正的旗幟。

↑國旗展示系統設計團隊開展技術研討

據瞭解,爲生產這面國旗,安徽華茂集團高度重視,命名該項目爲“華茂一號工程”,與武漢紡織大學等單位共同組成科研攻關團隊,歷時八年、經歷了無數次試驗和持續攻關研製而成。

華茂集團董事長倪俊龍與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在攻關現場

由於月球表面電磁輻射強,環境惡劣,溫差可達正負150攝氏度,這就決定了普通五星紅旗在月球上無法使用。

滿足近於“苛刻”的質量要求,華茂人依靠嚴格的品質管控技術,採用特殊生產工藝技術,攻克了紡紗生產難關,針對纖維上色率低,發明了適應高低溫上染的工藝方法,解決了鮮豔度、粘性、縫紉平整度等技術難題,保證了國旗的航天品質,終於成功研製出符合登月要求的第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

整個系統重量控制在1公斤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國旗展示系統由月面國旗、壓緊釋放裝置、展開機構三部分組成。按照研製單位的說法,整套系統在摺疊狀態下像超大號的“月光寶盒”,長約半米多,隨嫦娥五號着陸月球后接收指令解鎖打開。整個系統的重量只有1公斤。

據研製單位介紹,國旗展示系統立項時,先後論證過多種備選方案,但考慮到複雜性和重量等原因,最終選擇使用二級杆的方式來呈現。國旗展示系統項目負責人李雲峯表示,“我們之所以採用杆繫結構方案,是因爲它在航天系統裏算比較成熟的技術,包括衛星、飛船等航天器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使用的都是杆繫結構,就是要保證可靠性。”

↑嫦娥五號“織物版”五星紅旗飛向太空前留影

國旗展示系統使用的支架結構在空間環境中要承受冷熱交變、空間輻照、極低真空等惡劣環境考驗,如果選材不當,可能會發生冷焊(即兩塊接觸金屬在太空極低真空環境下會粘連在一起),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機構不能正常工作或打開。

李雲峯表示,“爲了解決冷焊問題,我們對系統所有的機構和關鍵位置都進行了防冷焊處理,以保證部件能滿足太空環境和月表對溫度的要求。”

多種試驗確保成功展開

保證可靠性是整個國旗展示系統的第一任務。據介紹,整套系統涉及解鎖、支架展開、支架固定等步驟,如果支架無法在月球上成功展開,一切都將前功盡棄。李雲峯表示,“每個動作都要確保工作正常,而且一系列動作都必須在1秒鐘內完成。”

火工品是整個國旗展示系統中最基礎的一環,如果它無法起爆解鎖,後續動作就無從談起。因此,負責機構解鎖的火工品爆炸裝置成爲了關鍵。研製人員表示,國旗展示系統使用的火工品在國內同等用途和功能中屬於最小之一。

小,意味着它對環境適應性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效,尤其是面對月球惡劣的溫差環境,更需要保證地面給它指令時就能成功起爆。

↑展示國旗在航天五院進行環境試驗前準備

面對這一難題,研製團隊通過將火工品放在負200攝氏度左右的液氮罐裏和高溫環境下進行了幾十次試驗,模擬它在月球極大溫差環境下能否正常使用。

同時,在國旗展示系統中與火工品同樣重要的兩根扭簧則是機構支架展開的關鍵動力源。爲滿足月面展開的特殊要求,研製團隊專門找到彈簧生產廠家按照要求專門定製,然後在試驗室裏對其進行高低溫、長期壓緊、拉伸等試驗,以及經常觀察它的力學變化情況,以保證扭簧的可靠性。

來源: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環球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