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估摸影响了一代人,狗子我在看这本电影时恰好念小学5年级,我变成个军棍估计也是因为这本电影。我想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去形容这部史诗级的战争片都不为过,但同样的,也正因为这部好莱坞巨制的输出,逐渐让全世界不少人开始瞎粉美帝。所以说,文化输出在这年代太重要了。

话说回来,我是来盘武器的,所以进入正题。

1、步枪篇

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6月,当时美国陆军早已全员换装了M1加兰德,所以影片中出现最多的也是这枪。算是最早被全面列装的半自动步枪,没有之一,弹出空弹夹时标志性的“叮”一声让它尤其有识别度。

据说影片用了500支发射空包弹的真加兰德,还有1500支轻型的模型仿制品,下图这支就是,可以从粗制滥造的表面上看得出来,机匣里头没有击发组件。很有意思的是,这种电影道具居然也能被炒到595欧元。

加兰德的相关内容我写过多次,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杰克逊手上这支是春田M1903A4,属于春田狙击型

如果说M1903A3和A1的主要区别是将缺口式照门换成了在机匣后方的觇孔照门,那么A4和A3的主要区别也是取消机械瞄具,并在机匣上上加装了瞄具导轨,下图中用的是2.75倍,上图中杰克逊用的是8倍瞄具。

顺便扯一嘴,杰克逊是左撇子,它拉栓应该很不舒服。还有M1903算是Gew98毛瑟步枪的山寨款,一战前,毛瑟公司还起诉过春田。

Kar 98K会有人不知道吗?会不知道吗?这把枪不用解释吧?

塔楼的德军狙击手用的是98K ZF,这是一种在出厂精度较好的98K,然后厂家给他加上瞄准镜座,早先采用1.5倍瞄具,但剧中采用的是4倍放大的ZF42瞄具。

不过不管是M1903A4也好,Kar 98K ZF也好,他们的精度都不能和战后专业生产的狙相比,而且当时也没有专用的狙击弹,因此精度只能说比一般步枪稍好。

下图中的霍瓦斯拿的是M1卡宾,美军本身设计这种威力较弱的轻型半自动卡宾枪主要是为了替代手枪发给军官、技术兵、武器操作手、司机等用于自卫。霍瓦斯在剧中是游骑兵排部的技术军士,按游骑兵编制来说持M1卡宾是正确的(也可能持M1汤姆逊)

另外我们还能看到101伞降师的牲口用的M1卡宾是折叠托的版本M1A1,这批枪一般发给伞兵连排一级的大哥和二把手,吃瓜步兵里头机枪手、迫击炮手以及弹药手一般也会带M1A1卡宾。

BAR——勃朗宁自动步枪在二战时被美军当做轻机枪使用,我们也一般将其理解成轻机枪,但这货在1918年设计出来的时候本身是为了提供一种行进中的火力压制,所以和轻机枪理念有些不一样,我就把他丢到步枪里。

BAR在二战时已经很过时了,20发弹容偏小不说,还是下置供弹,这就不方便副射手换弹(同样的,ZB26轻机枪虽然也是20发,但上置弹匣方便让副射手换弹,因此火力持续性还可以)。

而且BAR枪管很容易发烫,也不能快换,作为班组自动火力而言有点弱。还好美军是标配了半自动步枪,不然步兵班一级真的火力不够看。

2,机枪篇

美军正儿八经的机枪是M1919A4,就是下图这倒霉孩子肩上扛的。注意这个人袖标是蓝白太极,代表他是诺曼底登陆的主力——美军29步兵师。

这种机枪是M1917水冷型重机枪的轻量化风冷版,裸枪14公斤,加个6公斤多的三脚架怎么也不能当轻机枪使,因此常规陆军步兵是将它丢在连级下辖的武器排,算是个连排级机枪,但相对精锐的游骑兵和伞兵是将它丢到步兵班里用,因为BAR实在是不顶事儿。

剧中可以看到M1919A4弹链上用的空包弹

哒哒哒的MG42大家都认识,但我想说的是,1200发/分的射速并不一定是好事儿。因为轻机枪形态下,这么高的射速会让枪产生较大的位移,散布面也很大,因此MG42的精度一直不咋地。德国人的思路可能是短时间内尽可能的打出一个大散布弹幕,用类似霰弹枪的思路去覆盖打击面。

战后的通用机枪都抛弃了这种极高射速,老老实实的将射速控制在500-800之间。

由于MG42换管子需要侧开,因此不适合用在车辆上,因此德军坦克机枪都是MG34,不过剧中这台虎只有5对负重轮,是T34改的...

3、冲锋枪

影片中记得只出现了汤姆逊和MP40

汤姆逊不知道是M1还是M1A1型,因为这两的区别主要在击针上,外观难以区分。按照1944年来看是M1A1概率大。此时汤姆逊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只需要45美元,但依旧是比M3黄油枪这种十几块的东西贵不少。这主要是因为汤姆逊的铣削机匣很难用冲压件替代,而且木头材料也费工。

美军的汤姆逊并不是个班组标准装备,而是一般会在连部配6支,看情况下发。

德军的MP40在剧中酱油味十足,这把枪在德军中一般发给指挥部以及步兵班的班长班副(1944年编制),而一些重武器操作手通常只配手枪,因为德军并没有一种类似于M1卡宾枪的东西。

但作为一款折叠托+冲压件的冲锋枪,MP40确实是打开了一个冲锋枪的新时代。

4、手枪

剧中德军手枪露面很少,就这个霍瓦斯巧遇德棍,然后两人步枪双双卡弹(或者没弹),接下来胡丢头盔之后就是M1911 vs P38手枪对射。

霍瓦斯作为排部的技术军士,配1911手枪正常,而且美军M1911自购率也很高。而剧中这个党卫军我看不清他的臂章,不知道是啥军阶,但它衣服上挂着MP40的弹匣,应该也是军士级别,所以装备P38手枪也可以理解。

很显然,在近距离交战中,1911的.45ACP停止作用远大于9mm,所以德棍挂了,霍瓦斯还能捂着腰子拉着厄本跑路。

疯狗:你说的没错,因为天上那架P51看起来没有挂火箭弹/航弹

5、爆炸类

德军的M24柄型高爆手雷和美军的MK2破片手雷延迟时间都在4.5秒左右,不过区别在于M24的战斗部外边没破片套,就一马口铁皮子,但装药多,以炸蒙为主,炸死为辅,属于控场武器。

M2破片雷虽然装药小,但碎片飞起来六亲不认,不建议在空旷地使用,丢出去自己得立马隐蔽,否则不长眼的破片飞个3-40米外还是能干掉自己,属于输出类武器。

美军在丢雷之前不是经常喊:Frag out么?这个Frag就是破片的意思,这句话是提醒队友要隐蔽,而Fire in the hole一般不会是破片雷,只是说要爆炸。

在抢滩登陆时,游骑兵用M1加兰德配套的M7枪榴弹发射器发射一枚M9A1榴弹,这种榴弹是聚能装药,可以用于反坦克。

抢滩登陆时的M1火焰喷射器,这倒霉孩子被打爆了罐子之后烧了起来。不过现实中,火焰喷射器的储料罐被子弹射穿不会爆,即便是穿甲燃烧弹击穿也很难着,但如果被击中中间那个高压储气罐倒是会炸,但不会起火。

霍金斯地雷,或者叫霍金斯手雷是一种高爆炸药,他上头有个压板,在重物压过的时候里头的酸液会破裂,然后引爆炸药。也可以通过电雷管以及导火线引爆,属于多用途炸药,电影里头他们是用电雷管引爆。

袜子黏弹这玩意不确定是个啥,可能只是里头放了一坨TNT,然后用导线+雷管引爆。袜子+黑乎乎的油只是为了吸附在坦克上。(英国表示:骗子,我们的黏弹根本不好使)

至于把迫击炮当手雷用这个我自己也存疑,据说是美军在1943年的意大利战役中。有一名叫查尔斯·凯里的军士曾经这么干过,而且这人还获得过荣誉勋章,我得研究一下迫击炮弹的保险和击发构造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判断,这个放到下一期单独聊。

另外就是剧中出现过的两个筒子,德军的是坦克猎手RPzB54,美军的是巴祖卡M1A1

咱们可以看到坦克猎手有个挡板,这是因为它发射后两米内,火箭发动机都会持续喷焰,因此容易灼烧射手,所以得有挡板。巴祖卡的话理论上说它在膛内就已经加速完成,但其实发射之后还是有一定尾焰,但本身巴祖卡就比坦克猎手口径小装药少,所以烧灼情况不严重,因此没有挡板。

好了,终于盘完了,我寻思下次做这种武器特别多的电影得分个两期,不然我这种懒汉还真的不愿意一次性码三千多字...

最后Flak38镇楼,你别说蛤,这玩意德军生产了超多,有14万4千门,德军这是把他当重机枪来使的(相比美国的M2重机枪,飞机用、舰艇用、陆军也用,这就才产了30万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