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伊拉克东部,有一个三角地带,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及提克里特市和拉马迪市的交接处,在伊拉克的逊尼派穆斯林大多聚集在这个三角地带,所以这个地区也被称为“逊尼派三角洲”。

逊尼派三角洲

在这个三角洲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这里很活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20世纪40年代在叙利亚兴起的一个党派,因为这个党派主张将各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受到很多阿拉伯人民的关注,由叙利亚慢慢向周边中东国家蔓延,在伊拉克三角洲地区极受欢迎。

1937年,一代枭雄萨达姆就出生在三角洲之一的提克里特市里的一户农民家庭,在三角洲宗教和党派的联合熏陶下成长的萨达姆,开始以这里为基本盘,逆天改命,实现了从一个草根到总统的完美逆袭。

三角洲的人很多都加入了复兴社会党,萨达姆的很多亲戚也不例外,其中有一个叔父叫哈桑-穆罕默德-贝克尔,是复兴社会党的领导层,萨达姆后来能够步步高升,离不开这个叔父的提拔。

在1957年,受亲戚们影响,20岁的萨达姆也加入复兴社会党,此时的复兴社会党因为主张伊拉克与其它阿拉伯国家要组成联盟,被当时坚持伊拉克独立自主的最高领导人卡塞姆所厌恶,处处受排挤,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于是在1959年,年轻气盛的萨达姆跑去刺杀卡塞姆,结果刺杀失败,萨达姆逃到了叙利亚避难,虽然刺杀不成功,但是因为这次的英勇壮举,萨达姆开始在复兴社会党内崭露头角。

萨达姆

到了1963年,阿里夫兄弟两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卡塞姆政权,并开始亲近苏联。这让在一旁看热闹的美国急了,为了防止苏联势力渗入伊拉克,美国开始大力扶持伊拉克国内的复兴社会党,有了美国暗中帮助,在1968年,以贝克尔为首的复兴社会党又推翻了阿里夫政权,被打压了二十几年的复兴社会党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贝克尔成为了伊拉克新一任领导人后,开始扶持党派内自己的亲信,萨达姆因此当上了伊拉克的安全部长,并在第二年晋升为副总统,成为权力二把手。在复兴党上台之后,为了避免伊拉克再次发生政变,稳定民心,贝克尔和萨达姆开始借鉴了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伊拉克经济,为伊拉克人民带来了黄金的十年。

02

20世纪70年代,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备量约有1000亿桶,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占世界的8%,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依靠着石油出口,按理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和其它中东国家一样,石油开采企业控制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赚取的大部分收益也都落入西方国家的口袋。于是,在1972年,贝克尔和萨达姆不惜得罪英美国家,采取强硬措施将外国的石油公司全部转为国有资产,使伊拉克国内的石油收入大大增加。

除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之外,在伊拉克,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中东地区虽然盛产石油,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导致水资源匮乏,因此在中东呈现“水贵如油”的情况。但伊拉克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全境,使得国内淡水资源在中东数一数二,有了这些水资源,在加上石油的巨大收入,伊拉克就可以大力发展军事、农业、工业,形成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逐渐走向富国强兵之路。

印有萨达姆投降的伊拉克纸币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伊拉克已经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还有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号称当时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同时,在全国实现了全民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全免费,外汇储备将近400亿美元,人均GDP3900美元,人均年收入约81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上万元,想想当时的中国人民工资水平,这个差距真是很大。

而同为中东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虽然也靠着石油获得巨大收益,但是因为水资源不足,导致国内工业体系发展不起来,因此,此时的伊拉克不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上已经足以在中东傲视群雄。

1979年7月,患有心脏病的贝克尔突然宣布退出总统之位,由萨达姆继任伊拉克总统,成为伊拉克新一代领导人。没有了贝克尔束缚的萨达姆,上台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清除党内异己,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召集了200多名官员开了一次革命委员会,在会议刚开始时,就将革命委员秘书长拉出去枪毙了,说他是叛徒,把在座的官员都吓到了。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萨达姆开始一个一个地念出所谓叛徒的名字,被念到的都拉出去枪毙,整整念了66个人的名字,全部处决,那些没被点名的同样吓得浑身发软,之后开始以萨达姆马首是瞻。

完成了政治清洗的萨达姆巩固了自己在伊拉克的统治地位,看着此刻兵强马壮的国家,萨达姆野心开始显露,他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整个伊拉克,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他要做阿拉伯世界的王。

03

1979年,就在萨达姆走马上任的同时,邻国的伊朗也更换了新的领导人霍梅尼。

1979年年初,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美国在伊朗的傀儡政权----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是伊朗什叶派的宗教领袖,夺取政权之后开始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治理国家,用伊斯兰教义来通知伊朗人民,高喊着“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关闭了酒吧、咖啡馆等所有带有西方标志的场所,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全部都要裹得严严实实的,原本灯红酒绿的伊朗一瞬间充满了宗教的气息。伊朗甚至还公开冲入美国大使馆,挟持美国大使馆官员,与美国撕破脸,反对美帝国主义。

霍梅尼

不仅如此,上台之后的霍梅尼开始邻国伊拉克动手动脚。霍梅尼曾经在1970年逃到伊拉克躲避巴列维王朝的追杀,因为霍梅尼是一个什叶派的大学者,在伊拉克深受当地什叶派的欢迎,这让当时逊尼派的副总统萨达姆很担忧,原本伊拉克境内什叶派就比逊尼派人数多,对逊尼派当政很不满,现在霍梅尼又在这里搞事,迟早要出大乱子。于是在1975年,萨达姆就将霍梅尼赶出了伊拉克,霍梅尼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1979年霍梅尼上台后,开始强烈向伊拉克的什叶派灌输革命理念,导致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的动乱,伊朗与伊拉克逐渐交恶。

除了宗教问题外,在两国交界处也存在分歧。伊朗和伊拉克边境线长达1458公里,其中矛盾最大的就是阿拉伯河。

伊拉克境内流经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汇聚成的阿拉伯河,刚好处于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根据1975年两国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以阿拉伯河的中间为分界线,伊朗和伊拉克各占一半。这种看起来公平的条款在萨达姆眼里却极其不公平,因为伊拉克领土面积虽然大,但是只能依靠阿拉伯河进入波斯湾,海岸线仅60公里。而伊朗紧邻波斯湾,海岸线长达24000公里,如今连阿拉伯河都要拿走一半,这对于想要控制波斯湾的萨达姆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种种矛盾让萨达姆将伊朗看做是他称霸阿拉伯的一块绊脚石,要想夺下波斯湾,控制阿拉伯,必须先拿下伊朗。

04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动80多架飞机空袭伊朗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7个飞机场。面对已经强兵富国了十几年的伊拉克,伊朗实在有些被动,而且当时伊拉克背后有苏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的支持,而伊朗背后只有叙利亚撑腰,再加上刚刚发生伊斯兰革命,国内混乱,所以在战争开始的一年时间,伊朗几乎是节节败退。短短几天,伊拉克边占领了伊朗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但萨达姆也不用开心得太早,伊朗虽然没有先进武器和大国支撑,却有一样东西足以震慑伊拉克,那就是伊朗人民对于宗教的狂热。

宗教的狂热

眼看着伊朗即将被伊拉克打败,霍梅尼随即决定组建“巴斯基民兵组织”,让大量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加入该组织,来帮助正规军进行斗争。当时人口3600万的伊朗居然有2000万人加入民兵组织,其中还有至少10万的童子军。这个所谓的“巴斯基民兵组织”,其实就是敢死队,利用百姓对于宗教的狂热叫他们去前线上战争,有的只能拿着轻武器,有的甚至手无寸铁,让他们去打头阵,当人肉沙包,当炮灰,有些伊拉克士兵不忍心对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开炮,躲在后面的正规军就趁机冲出,夺取胜利。

更可怕的是为了避免正规军损失,伊朗居然组织儿童成群结队去伊拉克布置的踩雷区去踩雷,好为后面的坦克前进铺路。霍梅尼给每一个孩子发了一把塑料钥匙,让他们带在脖子上,跟他们说这是通往“天堂的钥匙”。可怜这些被严重洗脑的孩子,以身犯险,无数鲜活的生命被炸得血肉横飞,令伊拉克军队当场崩溃。正是因为这样惨无人道的人海战术,在战争的第二年,情况开始出现了反转,在1982年5月,伊朗收复了大部分被侵占的土地,为了避免后面战争在伊拉克内进行,萨达姆宣布在伊朗境内的伊拉克军全部退出,甚至打算和伊朗休战。

但此刻已经靠着人肉炸弹杀红了眼的霍梅尼根本不肯罢手,直言除非萨达姆下台,否则不会停战。萨达姆怎么可能下台,闹呢,于是接下来的战争开始变成了伊朗进攻伊拉克。

1982年7月,伊朗发动对伊拉克巴士拉城市的进攻。无数手无寸铁百姓的死亡并没有让霍梅尼觉得痛心,相反,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为真主牺牲的,于是,在进攻伊拉克前,霍梅尼准备2.5万口棺材,鼓励他们当人肉炸弹,同时还将营级以上的士官换成了毛拉,在战场上念经。此外,因为霍梅尼曾经在伊拉克待过一段时间,在伊拉克的杜贾尔村里,就有很多什叶派是他的支持者,为了支持霍梅尼,这些什叶派开始在伊拉克各地制造袭击,导致伊拉克内部混乱。在里应外合之下,伊朗军队成功在伊拉克边境撕开了一道6千米的口子,占领了伊朗2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对首都巴格达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伊拉克内部什叶派再次制造混乱,萨达姆于1982年7月8日前往杜贾尔村拜会当地的什叶派长老,希望稳定国内什叶派,谁知道,车子驶进杜贾尔村就遭到了当地什叶派的袭击,他们开始向萨达姆的军队开火,最后还是出动了武装直升机和步兵团才把萨达姆救出来。几个小时后,萨达姆同母异父的弟弟巴尔赞就带领军队冲进了杜贾尔村,开始大肆抓人,当场杀死9人,148人被判处死刑,其余还有1500人都被抓捕入狱,遭受折磨。

萨达姆此行不仅没能化解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恩怨,反而制造了”杜贾尔村惨案“,更是让什叶派和逊尼派矛盾激增。

而就在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对两伊战争的干预。

05

在两伊战争之前,不管是伊拉克还是伊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都不好,伊拉克是因为以贝克尔和萨达姆为首的社会复兴党上台执政后,开始亲近苏联,并将外国石油国有化,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同时,因为美国暗中支持以色列,惹怒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萨达姆十分生气,于是支持恐怖主义来袭击美国,被美国列入了恐怖黑名单,两国关系交恶。至于伊朗,整天怼天怼地怼美国,还发生了挟持美国人质事件,更是被美国视为中东的头号敌人。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两个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却慢慢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先发生变化的是伊拉克。萨达姆因为一心想要统治整个阿拉伯世界,但是面对伊朗不要命的进攻,开始慌了。此时的美国在一旁隔岸观火了一两年,早已清楚了萨达姆的处境,为了在冷战中赢下伊拉克这个重要的筹码,美国从1981年开始派人过来访问伊拉克,对他抛出橄榄枝。为了达到自己的野心,萨达姆1982年选择放逐国内那些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示好,换取美国取消对伊拉克的贸易禁令,两国开始恢复正常外交关系。

之后,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出售战机和民用直升飞机,英国对伊拉克提供2.5亿英镑的贷款,至于法国,早在两伊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对伊拉克出售武器,成为了仅次于苏联的伊拉克武器供应商。此外,萨达姆除了购买武器之外,还偷偷从美国和英国购买制造大型杀伤性武器的培养菌和配件,背后的意图不言自明,而这些都被美国看在眼里,却没有说破。美国的这种默许行为让萨达姆更加肆无忌惮。

从1984年开始,为了阻止伊朗人民疯狂的人海战术,伊拉克频繁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屠戮了超过8500名伊朗人。而此刻倡导一贯人道主义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令萨达姆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在对他提供武器的同时,也还在为他的仇敌伊朗提供帮助。

因为在1984年,伊朗支持的恐怖主义分子在黎巴嫩首都贝特鲁绑架了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官员,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驻贝鲁特站的站长都被绑架了,为了解救这些人质,美国分析了此刻伊朗武器缺乏的处境,决定通过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来让伊朗帮助释放人质,这样一来可以解救人质,二来可以趁机赚伊朗的钱,简直是两全其美。

于是从1985年开始,美国陆续暗中通过以色列向伊朗出售导弹、飞机等装备,而伊朗也陆续释放了人质,他们两个就这样背着萨达姆暗通款曲,表面上和伊拉克度上了蜜月,背地里又和伊朗你侬我侬,一直1986年11月,黎巴嫩一家叫《帆船》的报刊爆出了美国和“小三”伊朗的奸情,这段三角恋才公之于众。而截止此刻,美国已经向伊朗出售了至少2008枚反坦克导弹和235枚地空导弹,以及一大批作战飞机、坦克、雷达等装备,伊朗则向美国支付了超过12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

可怜的萨达姆到现在才发现原来美国就是一个渣男,明里支持原配打小三,暗地里又支持小三打原配,最后原配小三两败俱伤,而他却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呵,男人)。更可怜的是此刻萨达姆还不能和美国撕破脸,因为还得依靠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来与伊朗对战。但此刻的美国也不好过,一方面叫嚣着反对恐怖主义,把伊朗拉进黑名单,另一方面又暗地里支持伊朗,更是严重伤害了小英、小法等一众追随他的西方美少女天团的心,使得美国在西方国家的信任感逐渐降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开始陷入了“伊朗门”危机,被美国民众所诟病,这也成为了他在位期间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里根总统

06

“伊朗门”事件爆发后,美国就停止了对伊朗的支持,但两伊战争却没有停止的趋势,双方已经从两国之间的领土战争慢慢扩展到了海湾领域的袭击战,互相攻击对方的油船和油田,打击对方石油经济命脉,但同时也波及到了海湾地区的其它国家,1986年,波斯湾遭受袭击的油船有106艘,其中就有28艘是科威特的。吓得科威特赶紧请求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他们的油船保驾护航,并多次向联合国提出抗议,于是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正式要求双方停战,但是此刻的伊朗已经占领了伊拉克的法奥地区,正在势头上,并没有听从联合国的话。

不过,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却开始对伊朗不利了。

1988年4月17日,萨达姆开展“斋月”计划,对被伊朗占领的法奥地区发动袭击,成功收回了失地。

1988年7月3日,美国在波斯湾领域的巡航军舰突然对一架从伊朗飞向迪拜的客机发动袭击,连续两枚导弹使得飞机上的290名人员全部死亡,其中还有66名儿童和一个孕妇。事后美国居然对外称是误击,把客机看成是战斗机了。真是搞笑,美国的巡洋舰连最基本的客机和战斗机都分不出来,还敢自称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这分明是明摆着告诉霍梅尼,美国就是要帮助伊拉克对付你伊朗,你敢咋地。

这次事件之后,伊朗也终于看透了美国这个渣男的真面目,需要你的时候对你暗送秋波,不要你的时候对你一通猛打,完全莫得感情的。但伊朗与美国实力差距太大,又不能说什么,敢怒不敢言。无奈之下,伊朗只能在1988年7月18日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双方各自退回自己的领土,还是以阿拉伯河中央为界,这两个国家闹了8年,结果什么都没有改变,唯一变的,是各自都欠了一屁股外债,和战场上多了成千上万无辜人的尸体。

两伊战争死亡的伊朗孩子,口袋里还有霍

在两伊战争前,伊拉克外汇储备370亿美元,结果战争结束之后倒欠了700多亿美元外债,死亡了 18万人,伊朗也不好过,倒欠了450亿美元外债,死亡了35万人,之所以比伊拉克死亡人数多了一倍,是因为这里面一大部分都是被宗教洗脑跑去前线送死的无辜百姓。

看着这700多亿外债日益高涨的巨额利息,萨达姆十分头疼,这700多亿外债有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都是些军事强国,要赖账是不可能赖账的。还有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其中有140亿是欠科威特的,这让萨达姆更加生气,科威特面积只有伊拉克的1/25,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居然成为了伊拉克的最大债主。

萨达姆的心里早就做好了赖账的打算,如果科威特执意要钱,那就趁机侵占科威特,将它变成伊拉克的一个省,但是他暂时还不敢贸然做出战争的举动,因为美国与科威特有很大的利益牵扯,万一入侵科威特惹怒了美国,那么自己也不好受。萨达姆从1990年开始逐渐在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集结军队,并观察美国的举动,美国越是无声无息,萨达姆越是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990年7月28日,美国总统老布什给萨达姆发了一份绝密电报。

美国总统老布什

未完待续····

由于文章过长,还没写一半就已经7000多字了,只能分两篇发出,觉得好看的话麻烦可以点下赞,让小编更有动力啊。

作者:沈城枫林

一位喜欢写历史人物传记的小帅哥。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