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謀變?

本報實習記者 吳清 記者 李正豪 北京報道

當蘋果的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成爲全球最高市值的上市公司後,外界對蘋果的創新力更加關注。

特別是蘋果最新發布的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今年6~9月iPhone在全球銷售額出現20.7%的降幅,另外,蘋果在大中華區的整體銷售額僅爲79.5億美元,同比大跌28.6%。體現在全球手機排名上,就是第三季度,小米替代蘋果成爲全球手機排行第三。

這一系列數據讓蘋果備受外界質疑,高達2萬億美元的市值是否虛高?

對此,蘋果公司12月1日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iPhone 12系列上市,有信心本季度實現增長,我們很看好中國的市場表現。

業績下滑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問題近期集中呈現,剛剛發佈的iPhone 12系列被網友曝出存在亮屏變黃、解鎖失靈,以及漏光、閃屏等問題;因爲隱瞞了關於會導致手機性能下降的電池信息,近期在美國被消費者集體訴訟賠償7.4億元;而最近又被英國政府機構指責提高維修成本讓消費者換新機、製造更多電子垃圾。

在功能機時代無比強大的諾基亞,被蘋果在“一夜之間”取代。所以保持着危機感的蘋果也正醞釀着或許十多年來最大的變化。執行了12年App Store 30%的“蘋果稅”,首度面向中小開發者5折優惠;蘋果的部分生產製造產能也正逐漸從中國搬到越南等國家。

“蘋果依然是消費電子業內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之一,它的iOS軟硬件生態和A系列芯片依然能打,但它的不可替代性和加持光環近年來正在減弱”,一位消費電子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現在到了蘋果不得不謀變、求變的時刻。

早已不是那個蘋果

業績的大幅下跌首先肯定受到了新冠疫情和iPhone 12晚發佈的影響。“從客戶需求的角度來看,新品上市會成爲 iPhone的主要增長期。”蘋果方面對記者表示。

這得到了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的認同,他認爲iPhone11可以說是蘋果跌到谷底的產品,甚至出現前幾代難見的降價促銷,隨着iPhone12系列的上市,看好iPhone銷售重回增長通道和排名前移。

以前每一款蘋果新產品的發佈面試,都會吸引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以及全球消費者的翹首以待,如今全球用戶依然會大量關注,但卻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

“一是對手的迅速趕上,無論是設計還是性能;還有就是蘋果自身創新力和對未來趨勢把握的退化,近年來引領手機潮流的往往都不是蘋果,比如翻折屏、全面屏、多攝像頭等等,三星、華爲的摺疊版手機上市很久了,蘋果剛宣佈最快2022年上市。”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

當然,蘋果的這種變化也和時代與自身地位的變化相關。“做突破性創新要冒很大風險,更多是後進者挑戰和進階的方式,如今,蘋果早已完成創新者向巨無霸的躍進蝶變,它更多要做的是搭建更高的專利護城河和iOS軟硬件生態,賺更容易和更保險的錢”,上述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但問題是所有曾經的巨無霸們幾乎都是這麼想的。

外患

蘋果的競爭對手和消費者們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十多年,手機行業風雲變幻,一批老玩家退出,一批新玩家強勢崛起。除了榜單常客三星、蘋果,還多了華爲、小米、OPPO、vivo等一批中國玩家。

“這些中國品牌大多主打性價比和中低端路線,目前除了三星、華爲等少數品牌,和蘋果並不在同一條競爭線上。蘋果自然也不會把他們作爲主要競爭對手”,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拿蘋果產品對標和從蘋果手裏搶客戶。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度排名前四的企業爲三星、華爲、小米和蘋果。四大頭部企業智能手機出貨量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60.6%。其中小米暫時超越蘋果升至第三。

10月19日,小米發佈了80瓦無線閃充技術,實現8分鐘充50%、19分鐘充滿4000毫安電池,刷新手機無線充電紀錄;緊接着3天后,華爲發佈基於麒麟9000強大的算法以及超大底傳感器的年度旗艦Mate 40系列,無論設計還是性能都可圈可點。

其實這些年國內引領手機風尚的也多是國產品牌。“比如當年整合HiFi級專業芯片的vivo X1讓整個行業對手機音質開始更加重視;比如這些年備受關注的超快閃充、人臉拍攝等等”,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可以說在手機軟硬件配置和功能性上來說,國產品牌都在迅速追趕乃至超越。

手機上的這種情況也正在發生在蘋果的其他主要產品上,比如針對蘋果的iPad,華爲和小米等分別推出了Mate Pad和小米平板,也在逐漸蠶食着蘋果產品的市場份額。

上述分析師坦言,iPhone也依然保持着諸多令人驕傲的品質,比如獨特完善的iOS軟硬件生態、性能優越的A系列芯片,以及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但現在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同時也變得更加挑剔和理性。但同時蘋果的一些做法卻受到了衆多消費者的抵制。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8日,蘋果公司與美國三十多個州達成1.13億美元(約合7.4億元人民幣)的和解協議。此前,蘋果被指控在iPhone系列部分產品的軟件更新方面誤導消費者,故意減慢手機運行速度以延長電池壽命。

11月26日,英國議會環境審計委員會發布報告稱,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公司通過使產品難以維修,並收取高昂維修費,讓更換成全新產品變得更爲經濟,從而加劇電子垃圾產生。對此,蘋果公司則回應稱,對該報告感到驚訝和失望,沒有反映出其在節約資源和保護地球上所做的任何努力。

謀變

其實,爲了保持領先優勢,蘋果這些年一直努力進行着調整和變革。

以前的蘋果一度集中精力研發,芯片交給英特爾等夥伴,製造代工交給臺資代工廠。如今,蘋果內部生產的範圍逐漸擴大,半導體組件、處理器、藍牙和A系列芯片,再到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M1芯片,這讓蘋果新款MacBook性能方面有了較大提升,同時成本更低。

據悉,在芯片研發領域蘋果花費十多年時間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至少6家相關公司。最近蘋果還打算自研5G基帶。

從外包到自研生產,爲了保持競爭優勢,以及加強對硬件的控制,“輕公司”蘋果正變得越來越重。“前些年蘋果依然推出了不少創新,比如去掉home按鍵、內置陀螺儀和各種傳感器,蘋果依然努力向外界傳達他們對未來積極探索的態度”,上述分析師表示,不過用戶是否認可和買單是另外一回事了。

內憂外患之下,近期蘋果謀變的節奏突然加速,更大的變化正在醞釀發生。近日蘋果頒佈新規,從明年起,App Store上的年收入不足100萬美元的開發者,可以享受蘋果方面給予的優惠政策,此前30%的佣金費率將直接下調至15%。要知道30%的佣金費率已經執行了12年,中間經歷了各種爭議乃至投訴。

蘋果方面回應本報記者稱,該計劃將於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啓動。當今全球經濟面臨着史無前例的挑戰,而小型企業和獨立開發者仍在孜孜不倦地致力於開拓創新和繁榮發展,因此這項計劃推出的時機非常關鍵。

蘋果此舉顯然有着現實的考量。資料顯示,蘋果App Store中有98%的企業收入都在100萬美元以下,同時這些開發者每年給蘋果貢獻的營收卻只佔5%,佣金減免對蘋果影響很有限,受益人羣卻很廣泛。而高佣金費率也是此前各國對蘋果發動反壟斷的重要原因。

上述分析師認爲,蘋果此舉可以說是用最小的代價表明了蘋果讓利的姿態,贏得了大多數人的諒解歡迎,並緩解了“蘋果稅”的爭議及反壟斷調查壓力。同時,減費讓利也留住衆多中小開發者,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構建更具競爭力的App Store生態,可謂一舉多得。

更多的變化則正在沒有公開的情況下悄然醞釀。多年來,供應鏈管理是蘋果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搏殺技能,甚至可說是一門優雅的藝術,僅iPhone就可拆成約500個元器件,上游供應商達200家,每年蘋果都在協調控制着全球近30個國家800多家工廠高效運作,這條供應鏈正在發生影響深遠的變化。

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目前已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新投資了2.7億美元,富士康就此的說明耐人尋味:應蘋果的要求將把部分 iPad和 MacBook 的生產轉移到越南。“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提升,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因素,蘋果的這種轉移是戰略性的,估計未來還會加速。”孫燕飈對記者表示。

不過富士康等用了30年時間纔在中國建立龐大的業務體系,中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配套,以及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等供應鏈優勢在短期內不會被撼動。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依然爲蘋果貢獻着其20%的營利。

“人工成本、貿易摩擦、關稅和政策優惠等是驅動因素,蘋果生產線搬離是戰略性的,未來中國作爲蘋果全球代工廠地位或許將發生一定的變化。”孫燕飆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