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夕書影

圖|均來自網絡,侵刪

活了30多年,第一次覺得陪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簡直太太太累了!

最近這段日子,我一直在幹“陪玩”這件事,而陪的對象就是我閨女,14個月大的娃。如果不是親身體驗,真的不可能相信陪玩還能這麼累。

以前看人家帶娃玩真的很輕鬆,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看人喫豆腐牙快”。言歸正傳,看看都是些什麼內容。

自從13個月會走路,這個小短腿就踏上了探索世界的征途。

明明外婆家的客廳很大,但是她偏要鑽到犄角旮旯去玩,比如餐桌那邊,又是桌子又是椅子,大人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碰傷。

目前額頭一塊青,右臉一塊青,都是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大人跟在後面都沒用呀,來不及反應,她就撞上去了。

廚房也是她愛逛的地方,因爲櫃子多呀,每次都要把櫃門打開看看,裏面放了什麼,一天要打開好幾次。

如果大人不跟着,櫃子一拉就會撞到頭或者眼角,真的是一步都不敢離。

除了她的安全,櫃子裏物品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沒辦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告訴她,這個櫃子裏裝的是什麼,那個櫃子裏是什麼。

碰到自己想上個衛生間,她也要跟着,當然並不是要看媽媽上廁所,而是想去衛生間探個險。

摸摸牆上掛的各種東西,玩玩那裏洗腳腳坐的椅子,再玩一下自己的毛巾。我稍不注意,她就用毛巾擦地。太愛乾淨也不好呀!

離開衛生間的時候路過外婆的臥室,正好也看到了裝着她尿不溼的盒子,趁着天好,一起拿到外面曬曬?

兩個紙盒子裏面的各種紙都被她翻出來曬了。然後還要趴在外婆的牀上假裝睡個覺。

其實家裏買了安全圍欄,我給她搞了個小樂園,裏面也有一些玩具,一小部分是我買的,其他都是別人送的,但是孩子看不上呀。

手機充電器,數據線,耳機,衣撐,夾子,各種盆,掃把等各種家居用品都是她的心頭好。

每次看見外婆掃地要搶着去掃,看見外公拖地她也要拖。

最誇張的是,她的眼睛簡直就是放大鏡,每天在家檢查外公有沒有把地拖乾淨,哪怕有個小黑點都要喊得唧唧哇哇,非要我們立刻處理。

好在外公很聽話,每次都能及時處理,她很滿意外公的工作態度。

她小的時候膽子特別小,告訴她鐵樹會戳人,她每次路過鐵樹都會讓得遠遠的,現在大了點,還要主動用手去探探,連仙人掌都想摸一下。

還好她一次沒有得逞,都被我制止了。否則滿手的仙人掌的刺該咋辦啊?

外公外婆喜歡養花,從小跟她說了,不要碰,就看看。所以每次路過花盆,小手搖搖,意思花花不能碰,我一轉頭,她已經弄斷一根。問她誰幹的,她說媽媽。

我的天那,這麼小就會推卸責任。

我算了一筆賬,自從她會走路,每天她有9個小時的時間需要陪玩陪喫,當然最主要的是陪玩。而上面只是日常陪玩的一部分,室內陪玩,還有室外陪玩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比如走得好好的,看見路上有個樹葉,立刻蹲下來,或者說看見路邊有碎石頭,也要上去踩踩之類。根本不管路上有沒有車,陪同的大人真的心都吊着,最怕她突然下蹲。

說實話我每天有無數次在崩潰的邊緣,但是每次我的耐心快要沒有的時候,就會想起李躍兒老師的話:

孩子頑皮好動,其實是在不停地探索這個世界,這是人類天生的發展機制。孩子身體裏有着巨大的力量,他們用這種力量來發展自己,只要醒着,就會一刻不停地發展自己,每個孩子都會這樣。家長不應該擔心孩子的頑皮好動,如果一個孩子不再頑皮,那反而是應該擔心的。

在心裏默唸完這段話之後,又跟打了雞血一樣繼續陪玩。

我是在懷孕期間看的李躍兒老師的書《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李老師在書中強調,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除了喫飯睡覺就是“工作”,如人類嬰兒在2-6個月的時候通過嘴巴與身邊的物質互動,促使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和工作,最終形成大腦早期的工作。

如果我沒有看到李老師的文章,我想看見孩子喫手我有可能會焦慮,因爲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是孩子喫手是不好的,需要制止。

而李老師卻在文中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制止孩子喫手,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最終孩子會很可憐,因爲他們鬥不過大人,只能自己發呆,也沒其他事情幹。

我們大人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安全衛生的牙膠,引導他們從喫手過渡到喫別的東西,他們只是用嘴來探索世界,並不是真正喜歡喫手,只是手是最方便的工具。

這點我有實驗過,李老師說的很對。在我女兒剛會喫手手的時候,我就買了好幾個牙膠,消毒之後給她抓着玩。

我從來不會跟她說,寶寶,你不要喫手,我按照李老師的方法,嘴上啥也不說,就默默把牙膠遞給她,很神奇,孩子也不會哭鬧,就接受了。目前14個多月,一直沒有喫手的習慣。

同樣的,孩子翻箱倒櫃、調皮搗蛋也不是真的瞎搗亂。

李老師告訴我們,家是一個人最初工作的地方,孩子是在探索、在學習。比起其他的玩具,家長不如主動提供一些“工作材料”,比如掃把,抹布之類的。

光提供還不夠,家長還要提供示範,還要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用。這樣孩子纔會得到滿足。心情也會好,不會經常哭鬧。

因爲人類最先探索的物質恰恰是生存所需要的物質,這樣才能保證人類在沒有其他物質的情況下能存活下去。

所以也能理解了孩子不愛大人專門替她準備的玩具,而是喜愛家裏的生活用品,這完全就是人的本能呀。

可能因爲事先了解了她的這些動作背後的原因,我並不會限制她去探索,只是老母親的體力跟不上!

但是不管如何,既然知道了他們這些動作背後的重要意義,再苦再累也要陪着玩下去,直到她真正掌握了這些既能,或者說她不再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了。

生活中處處充滿學問,帶孩子更是技術活。但是既然小傢伙來到了我們的家庭,我們就有義務去愛他,無條件愛他,科學地愛他,千萬不要自以爲是地愛。

蒙臺梭利《童年的祕密》,《有吸引力的心靈》李躍兒《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等,這些育兒書籍都是很不錯的,非常推薦家長們去閱讀。

歡迎關注“喬夕書影”,我是一個女孩的媽媽,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媽媽,關注我,每日與您分享您所需要的教育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