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0年,当时已经67岁的汉武帝,授命以李广利为帅率领7万精锐汉军,由五原郡出发再次征讨匈奴。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战开始,这场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43年!汉朝方面虽然已经国力严重透支,但是匈奴方面,则更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李广利所率领的这次北征,便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发动的最后一次大型战事。在汉武帝的设想中,这是汉帝国对匈奴的最后一次“补刀”。

然而这场战事的结果,却是相当的具有戏剧性。交战最后以匈奴大胜而告终,7万汉家儿郎埋骨他乡。但是作为胜利一方的匈奴,却是自此衰败,彻底活不下去了。

那么,当时的汉朝和匈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使得这一战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这事,其实得先从当时领军的李广利说起。李广利,因为妹妹嫁给了汉武帝颇受宠爱,所以得以在军中青云直上。

在对匈奴的战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汉武帝其实是非常喜欢重用外戚的。比如之前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就都属于外戚。这大概是在汉武帝心目中,觉得还是自家亲戚更可靠些。

但问题是,李广利虽然和卫青一样都是皇帝的大舅哥,但领兵打仗的本事,实在是比卫青差了十万八千里。

李广利第一次独立领兵,是向西域的大宛国索要汗血宝马。结果最后无功而返,反倒是麾下将士折损严重,十不存一。后来还是汉武帝又拨给了李广利大量军队二次征讨大宛,这才成功。

从李广利的领军战绩来看,他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领兵材料,打一个大宛都如此费劲,更别提匈奴了。在对匈奴的几次大战当中,就算是胜了,往往也是惨胜,兵力折损严重。

不过,当时卫青已老,霍去病已死,汉朝内部将领培养断代严重,所以李广利等于是羊群里面拔骆驼。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继续统领汉军,公元前90年汉武帝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汉匈决战,自然出场的也是李广利。

当时的匈奴,在汉朝的连年征讨下,实力已经折损严重,而且不得不向往北、往西两个方向一退再退。尽管气焰一如既往地嚣张,但手上的本钱已经被压缩得差不多了。

李广利依仗汉朝精锐的强大,在初期确实所向披靡,直接打到了范夫人城(今蒙古国达兰扎兰加德城)。匈奴这会儿早已经被汉军给打怕了,根本不敢正面迎战。

但可惜的是,此时汉朝内部不久之前却发生了“巫蛊之祸”,连京都长安都互相杀来杀去,内部的动荡,自然要影响前线对匈作战的良好开局。

巫蛊之祸这件事,大致就是当时汉武帝已经年老,对太子刘据有所猜疑,最后被小人江充利用,以为太子以巫蛊之术诅咒自己,演变成父子之间互相残杀的惨剧,顺带着牵连了一大帮人。

太子刘据倒台了,这就让李广利这个昌邑王的舅舅看到了夺嫡的希望。李广利当时一想,既然太子死了,那我外甥是不是就有机会上位了?于是就和亲家兼丞相的刘屈氂串通,想要扶保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上位。

李广利出征之后,刘屈氂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希望汉武帝可以早点死,但结果却被汉武帝给发现了,直接下令彻查,很快就顺藤摸瓜,查到了李广利身上。

当时李广利已经率军北上,没法惩治他本人,所以汉武帝就将李广利留在长安城的家人全都抓了起来。李广利一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慌乱异常,便想着立一个大功,能够将功赎罪,让汉武帝宽恕自己。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事当中,李广利就变得贪功冒进,终于在燕然山被匈奴包了饺子,非但没有将功赎罪,反倒让7万汉军精锐全军覆没,所以最终李广利只能选择投降匈奴。

汉军败了,匈奴方面却也没能得到喘息之机,反倒是彻底没落,几乎活不下去了。因为匈奴的情况,比汉朝这边还要复杂。

汉匈战争,汉军早已将战场推到了匈奴的腹地。匈奴是游牧民族,打仗的方式基本上是以战养战,这种打仗的方式进攻的时候很好用,因为不管打赢还是打输,都能抢回来不少战利品。但如果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那就损失太严重了,越打损失越大。

汉武帝开启汉匈战争之前,匈奴的巅峰人口,应该在100万左右。但是,等到匈奴内乱结束之后,匈奴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0万了。作为一个部落国家,人口是延续生存的基础,当人口低于最低线之后,本身的社会体系就会崩坏。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去世后,虽然汉朝停止了对匈奴的大规模用兵,匈奴内部依然无法恢复实力的根本原因。甚至在打败李广利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时,匈奴高层却没抓住这个机会,反倒是开始内斗,一度出现了五单于乱战的局面。

到了汉宣帝时期,汉朝改变了策略选择从西域方向发力。这一下,匈奴彻底失去了所有的补给来源,日子就更难了。到了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率众归汉。

又过了7年,郅支单于被汉军消灭于康居。汉朝这才算彻底将北方的这个强大敌人给打趴下,直至最后北匈奴被逐出大漠草原,远迁往东欧地区,换作给欧洲人制造麻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