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

或者说:好人是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

好人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

《驴得水》里有四名老师:校长、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以及一名进步学生孙佳;还有冒牌英语老师“吕得水”,也就是锁匠。

这些人在平时,大部分人算是好人,校长会真心的为教育做贡献,张一曼生性自由散漫,为人豪爽,是个受欢迎的女老师;周铁男刚正不阿,有知识分子的骨气。

裴魁山顶多算个贪财势利小人;锁匠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

然而,为了虚构出“吕得水”老师,校长开始做老好人,一点一点的妥协,诱导大家集体说谎。

不明就里的张一曼成了本片中最大的牺牲品

裴魁山找到了“放大镜”,将自己的人性之恶,放大到极点,成了赤裸裸的小人

周铁男终究在枪杆子面前怂了,鲁迅说的一点都没错:知识分子的风骨一旦软化,那就是最忠诚的狗。

锁匠是一只贪婪的动物,他与特派员们一样,没有道德包袱,只要有肉吃,有便宜占,他们是最凶残的食腐动物。

简单的几个角色,概括了四种人:

一是,老好人,总是在劝别人牺牲一点点,奉献一点点,看似顾全大局,德高望重,实际上都是在把别人推向火坑。

二是,天真的人,平时大大咧咧,心直口快不设防,禁不住老好人的劝导;更抵挡不住卑鄙小人的落井下石,最容易夭折。

三是,表面硬汉,总是幻想自己的膝盖很硬,枪一响,裤裆一湿,才晓得,自己是个什么货色,英雄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如果投胎投的好,生在太平盛世,或者可以做一辈子硬汉梦。

四是,小人。赤裸裸的表现自私,漫长的文明教化,愣是没有改变他的基因。这种人平时就能看得出。

《驴得水》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一所乡村小学,主角大部分是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

丰富的知识会让人思考很多与己无关的事,从宏大的视角分析、看待问题;然而在切身利益面前,那些宏大的方法论又是无效且卑微的,这是知识分子的悲哀之处。

他们擅长得理不饶人,以为有理走遍天下;看似无所不能,然而在生命威胁面前,苍白无力,甚至从来没有想象过这种问题。

周铁男是《驴得水》中,除了张一曼外,最让我同情的一个角色。

他在绝对的“暴力面前”,选择了彻底的自我阉割。

他让我想起另一位极端的古人——文天祥,他是一个不怕死的知识分子。

我想文天祥之所以能从容赴死,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

文天祥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面对过最残酷的场面,我想,文天祥在抗击元朝的那些年,一定在脑海里无数次推演过,自己的死法。

他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死亡面前,表现出了真正的风骨。

而在《驴得水》中,周铁男从未幻想过死亡,面对枪杆子,他本能的选择了投降。他会憎恨自己的懦弱,这将是他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