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通讯员 肖焕)“我房前种花、屋后种菜养鸡鸭,周围环境优美,城里人都羡慕得很嘞,还是这里好。”4日,家在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新大屋组的谭会想把父母接到城市享福,没想到被父母一口回绝了。

之前,跟着女儿去城里生活是曹运香两口子的愿望。近年来,果园镇通过坚持探索垃圾分类减量“12345”果园模式、改农村户厕“六到位”以及以点带面的水体治理与管护,让农村人居环境“颜值”越来越高,居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每天生活在清爽洁净的山水田园间,两口子的愿望早已有了变化。

清垃圾 清出洁净村

“实行垃圾分类后,再也不愁垃圾往哪里倒了,以前不是倒田边路边,就是烧掉埋掉,现在把垃圾分类后集中放到门口的两个垃圾桶里,垃圾有保洁员上门来收,屋里屋外都干净。”谈起垃圾处置的变化,果园镇田汉村社仓组的村民蒋浩滔滔不绝。

果园镇自2008年确立了“生态立镇、文化强镇”发展理念以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生态环保合作社,之后逐步探索出了垃圾分类处置的“12345”模式。在梯次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中,通过构建“农户—保洁员—环保合作社—镇生态环保办—镇环委会”运行处置体系,紧紧围绕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两个核心目标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治理,结合三级考核情况,月月讲评,季度排名,奖惩共存。引导农户按照“四点减量”方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发挥“五员作用”,致力于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据统计,果园镇7个村(社区)建设了11个垃圾分拣中心,给农户配发了15520个垃圾分类桶。2020年1至11月,全镇低值及有害垃圾回收量470吨,整个镇域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覆盖率100%。

治污水 治出新风景

行走在果园镇花果村张公塘片区,只见从河水到塘水都是清澈洁净,水中的生态造景浮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亮丽养眼。然而几年前,这里的农户以生猪养殖为致富产业,粪污外溢、生活污水直排,水葫芦泛滥成灾,每到夏天蚊虫滋生,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此,果园镇采用生态绿色理念开展小微水体治理,重点打造张公塘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张公塘片区以“一户四池、生态绿岛、水体治理”为主要手段,通过三格、四格化粪池以及隔油池、沉淀池、生物制剂复合围堰池的打造,将生活污水、粪污水、餐厨水等分类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在畜禽退养上,借助长沙县畜禽退养政策东风,农户均已自愿实现生猪退养。另外,花果村通过统筹整合果园镇各类项目资源,开展“党建+五零”示范组建设,打造美丽屋场。

“山清水秀,走出门就有风景,来这里参观拍照的人好多,家门口还有活干能赚钱,这日子韵味。”谈及花果村张公塘片区的改变,周边的住户李新耀指着家门口的张公塘笑着说道。

花果村张公塘小微水体示范片区的建成,不仅净化了水质、美化了环境,还助推了产业发展。目前,该片区周边发展花果虾养殖1000多亩,每亩净利润可超6000元。同时,果园镇还将花果虾基地与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田汉文化园进行有效互动,发展了钓虾、吃虾、水果采摘等休闲产业,收到了“美化一片、发展一片”的效果。

改厕所 改出大方便

农村厕所改造改变的是千万农户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个别村民对改厕工作不重视也不理解,有的认为厕所就是一个脏地方,不改更习惯;还有的认为自己岁数大了,没必要折腾。果园镇通过各级各类会议、“村村响”、农民大课堂和镇村干部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宣传改厕好处及改厕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改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家建了新房子,又赶上了改厕免费的好政策,还是新标准建设的厕所,真的是太好了。”新明村黎家冲组村民龙容看着正在施工建设的缠绕玻璃钢整体式三格化粪池,满脸期待地说。

对于事关农村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这项民生大事,果园镇紧扣改厕目标任务,挂图作战,按照责任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台账信息到位、群众发动到位、施工程序到位、质量验收把关到位的“六到位”原则扎实有序地整镇推进。截至目前,果园镇共有7支改厕施工队伍,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98.29%,已实现旱厕清零。

“我们要努力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城里人农村记忆中回得去的地方。”果园镇负责人说道。近年来,果园镇先后获得了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镇”和长沙市人居环境整治“五星级乡镇”、“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且在2020年长沙县治厕治垃圾季度综合考核中连续排名第一,在描绘乡村振兴图景的画纸上,果园镇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铺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