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3時,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壤採集封存任務後從月面點火起飛上升,下一步就將和軌道艙對接,正式開始返回地球之旅。而在嫦娥五號剛剛離開地球之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們就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從月球帶回來的月壤,以供研究。美國從1969年開始的阿波羅計劃成功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從月球揹回了高達382公斤的土壤岩石,從來不曾與中國進行過合作研究(只在所謂蜜月期贈送過1克)。爲什麼這次卻格外對嫦娥五號的月球樣本感興趣,難道真的是別人家的東西更香一些?

▲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

還真猜得沒錯,我們這次帶回來的月壤確實不同凡響。阿波羅計劃雖然登月次數多,但是每次降落基本都集中在月球正面的中低緯度月海區域,這些地方早在30多億年前就已經停止了火山活動,因此能夠研究的也就是30億多億年前的事情,頂多測算測算月球的形成年齡,而對於月球之後的演化過程卻沒有多大意義。

▲月球地形圖

嫦娥五號的落點則比較特殊,這是位於月球風暴洋北部一個叫呂姆克山的地方,這個地方直到10到15億年前才停止火山噴發,是月球上最年輕的區域,取得這一部分的月壤,對於研究月球的整個演變歷史具有重大意義,外人幾乎沒有不眼饞的。除了美國之外,包括歐洲、俄羅斯在內的宇航局也都表示希望能得到嫦娥五號的月壤樣本。

▲阿波羅飛船和嫦娥五號着陸點

當然了,科研意義其實並不是NASA最看中的事情,技術的超越和潛在的軍民用價值纔是美國最擔心的。近些年以來,中國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今年我們不僅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還成功實現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這次又進行空前規模的月球無人探測取樣返回任務,着實讓美國宇航局感到了壓力,可能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還是在冷戰時期。

美國雖然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成功登月,但是如今幾十年沒有實施類似項目,技術上的斷層和人才流失肯定相當嚴重,看到中國航天都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小姑娘,NASA那一衆中老年大爺大媽們還會對自己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抱有信心嗎?2024年真能再次載人登月?恐怕到時候又要被中國人搶先了吧?所以有嫉妒和醋意也完全能夠理解。

現實的壓力有,未來的擔憂就更多了,月球作爲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未來將是地外開發的重點區域。月球上含有數十種儲量豐富的稀有礦物,其中以氦3最爲引人注目。人類未來的能源需求必定將向核聚變發展,而氦3是目前已知最爲安全的熱核反應材料,利用它和氘(氫的同位素)進行聚變不會產生有害的放射性中子,因此無需擔心核泄漏的產生,也不必爲核反應堆加裝重重防護殼,因此氦3聚變反應堆可以做到很小。它不僅可以成爲民用發電站,也能夠爲核潛艇、核動力航母、核動力飛機/飛船提供動力,可以說誰掌握了氦3,誰就掌握了未來。

除了和月球有關,嫦娥五號在返程過程中同樣精彩不斷,這次嫦娥五號返回艙將從五千公里之外的回到進入大氣層,其高度比中國以往航天器都要高。高度越高,速度越快,溫度也就越高,這對於信號傳輸和姿態控制都是嚴峻的考驗,爲了降低返回艙的速度,嫦娥五號採用了躍進式返回方式,通俗點講就是以水漂式彈道(錢學森彈道)在大氣層表面多次躍起落下,從而不斷降低速度,最後速度到達一定階段後再進入大氣層。

那麼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其實也是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突防模式,既然嫦娥五號都能這麼幹了,說明這項技術已經被我們完全掌握,並且相當成熟和可靠,未來會有更多的導彈採用類似的技術。水漂式彈道讓人捉摸不透,完全判斷不出導彈的飛行軌跡,美國現在竭力打造所謂的彈道導彈攔截系統,但是也只能攔截彈道固定的傳統導彈,對於東風17這類武器是毫無防禦能力的。嫦娥五號這次又要上演水漂式再入大氣層,這無異於一次新型戰略武器的實戰演習,對於美國的震撼自然不言而喻。

▲水漂式彈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