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常常會將一些東西霸佔爲皇帝所獨有的東西。比如說“朕”這個稱謂,《說文》解釋:“朕,我也,闕。”就是自我的稱謂,但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則定爲帝王自稱之詞,別人不能再用,否則就是大逆不道。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上朝穿的衣服也很不同,叫龍袍。

龍袍是帝王專用的禮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而得名。龍這種動物雖然從未有人見過,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有關龍的傳說卻一直流傳不息,包括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周易》也有很多關於“龍”的記載。

《周易》的卦象中,很多都是用龍來形容的,比如說《易·乾》有言:“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就是說,這條龍已經飛上天了,表示達到了最高境界。正是這個緣故,無論是“龍”還是“九”和“五”這兩個數字便成了“高端大氣”的代表。

我們遊覽故宮時可以發現,皇室建築、傢俱陳設都會按照,九五之數來進行排列。而皇帝的龍袍,一般也是繡九條龍。分別是胸前一個、背後一個,左右兩肩各一個,前後膝蓋處各二最隱祕的一條在衣襟裏。

我們古代的畫像中便能知道,從秦朝到清朝皇帝清一色都穿秀有龍紋的龍袍,但是唯有宋朝脫了節。宋朝國君的畫像,他們穿的衣服都極其樸素根本什麼都沒有紋。這又是爲什麼呢?難道故意裝窮?

我們常將“龍袍”和“黃袍”混爲一談,這是因爲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年間下令,除皇室以外,臣民不得使用黃色做衣服,所以黃色的袍成爲了皇室專用之服。

我們知道,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便是在960年“黃袍加身”,兵變稱帝的。但是到了宋朝皇帝穿的衣服卻有了很大的改革。一個新朝代的建立,往往喜歡總結前朝的弊病,然後加以改革,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比如清朝建立後便吸取明朝宦官干政的教訓,令宦官最高品級不得超過四品。

唐朝的弊病在奢靡的風氣上,所以宋朝就推崇簡樸。雖然要真正實踐做到很難,但表面功夫總是要做的。因此在禮服的設計上,就儘量的簡樸,包括建築等方面都簡樸的多。

包括皇帝的朝服也不再使用龍紋了,而履袍。是用黑革履、絳羅袍、蔽膝、方心曲所作,雖然沒有龍的存在,但是禮服也有宋朝特有的文化觀念。

其實每個朝代的文化都有不同,因此龍袍的顏色裝飾也有不同,比如秦朝崇尚黑因此是採用的黑袍,漢朝崇尚玄色因此皇帝穿的禮服是明紅色的。隋文帝開始採用黃色,到了宋朝又開始採用紅色。因此我們如果看到電視劇中宋朝的皇帝穿“黃袍”就知道導演沒有有心,比如說《清平樂》就拍的很好,除了還原歷史外,對宋朝的禮服制度也有深入的瞭解。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助於歷史知識的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