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武,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爲創建新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並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楊成武將軍足智多謀、屢建奇功,在軍事理論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人這樣評價他:“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善戰又能文,一代名將軍”

與此同時,楊成武將軍的愛情經歷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部隊裏多流行"組織介紹"式婚姻,雙方一開始是沒有感情基礎的,純靠婚後磨合和信仰支撐。楊成武將軍就不同了,遇到心儀對象後,靠一紙情真意切的情書表露心跡後,最終抱得了美人歸。

不過,說起楊成武將軍的愛情故事,就不得不提那份“初戰告捷”的情書,那可是一份非常“有名”的情書

1938年深秋,楊成武將軍時任紅軍獨立一師師長,帶領部隊在易水河畔抗擊侵犯而來的日寇。

某一天夜裏,楊成武將軍獨坐案前,桌上是從日寇身上繳獲的信紙和點燃的白蠟燭。他已經坐了近兩個小時,卻遲遲未能將手裏的筆落下。此時他的內心十分忐忑,因爲他不知道該如何寫出人生中的第一份,也可能是獨此一份的情書。

在迷茫中,楊成武將軍不由得回想起了與“她”相遇的種種情形。

楊成武率部隊駐守易縣時,想要了解易縣的社情,便讓易縣婦救會的隊長彙報一些數據,如縣裏有多少村子,多少人口,多少公糧,多少民兵,多少人報名參軍等等。

面對如此繁複的數字,隊長剛開始還能回答上來一些,之後便支支吾吾,卡殼了。這時,只見隊長背後“擠出”一位女同志,翻出隨身攜帶的記錄本,將楊成武詢問的四五十個數字,準確無誤地答了出來。

楊成武不禁眼前一亮,仔細觀察起這位八路軍女同志中的“活算盤”。

後來,在部隊工作中楊成武又多次遇到了這位"活算盤",發現這位女同志真是多才多藝,不僅能演話劇、唱救亡歌曲,甚至還大方地向他借書看,非常愛學習。

他本來就對“活算盤”有好印象,經過這幾次工作接觸,他便對這位女同志充滿了好感,他聽人喊她"趙子珍",便把這個名字和活潑聰慧的形象記在了心中。

本來,忙於戰事的楊成武哪顧得上兒女私情,可架不住戰友和上級的催促。在他開始鄭重考慮婚姻大事時,"趙子珍"與她的形象便第一時間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

經過再三考慮,楊成武便決定寫一封情書,用以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也便出現了上文中“提筆忘字”的一幕。

最終,楊成武還是將情書寫成,內容如下:

“子珍同志,我在很久以前就想和你談一段私話,因爲環境及其他種種原因,總未找着一個好機會,把這件重要事情拖到今天,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可惜的事。現在我寫這個簡單的信來與你作第一次的談話吧……”

而當“趙子珍”收到楊成武的來信後,很是詫異,我不叫趙子珍啊,她懷着疑問拆開了信,剛讀了幾句便就臉紅了。

原來,這位女同志不是叫趙子珍,而是叫做趙志珍,"子珍"是楊成武聽音聽錯所致。(趙志珍原名趙秀琴,在家排行第八,16歲入黨,在北平女二中讀書時,跟隨她的老師張蘇參加了八路軍,並改名趙志珍。)

她繼續往下讀......越讀越害羞,也越讀越開心,因爲她對楊成武也同樣懷着愛慕之心,當她讀完信後知道楊成武和她有着同樣的心境,又怎能不害羞和開心呢。

趙志珍是個大膽的女同志,也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於是,第二天她找到了楊成武,也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慕之心。

就此,楊成武與趙志珍打開了愛情的閘門,愛意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經過幾次約會和暢談後,兩人決定進入愛情最美好的階段——結爲夫妻。

1938年11月28日,經過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結婚批准,楊成武與趙志珍在淶源縣北城子村舉行了婚禮。

從此,楊成武與趙志珍同舟共濟,共渡風雨,造就瞭如石刻斧鑿般的婚姻,也成爲了部隊中的愛情佳話。

多年以後,趙志珍這樣說:

“楊成武是巖上青松一般的人,值得我尊敬。在我們二者必舍其一的時刻,我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

1992年秋,在全國婦聯主辦的大型評選活動中,楊成武和趙志珍被評選爲“金婚佳侶”,這一年他倆已共同度過了54圈年輪。

楊成武專門爲趙志珍寫了一首詩:

“風風雨雨幾十年,海枯石爛意志堅。居家操勞人人贊,輔佐大事吾內賢。”

1994年重陽節,楊成武將軍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第90個春秋,趙志珍特地爲他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當他打開禮物盒後,瞬間淚流滿面,只見裏面放了一封信,正是他56年前寫給趙志珍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份的情書。

56年啊!多少風與雪,多少苦和累,任歲月蹉跎,也沒洗刷掉趙志珍對他的愛戀。

這封情書,這兩頁薄紙,是楊成武與趙志珍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最好的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