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1、 国内规模排名靠前的一些开发商,往往没有特别著名的项目,甚至根本没有代表作。

2、 一些全国闻名的神盘,比如深圳湾一号、阿那亚、麓湖,却又都是小开发商做的。

这是为什么呢?明源君下面来说说。

每块土地都是完全不同的

明源君之前详细解释过项目模式、标准化产品模式的区别。

铁匠打一把刀、画工画一张画、瓦匠修一间房子、雕塑家做一个雕像、咨询公司做一次咨询,都是一个项目。

项目模式的好处是:个性化,每个项目出品都不同,如果作者用心,可以让作品成为艺术品。项目模式的弱点是:对个人能力的依赖非常强,很难大规模复制,因此也无法真正做大。

大部分制造业则属于标准化产品模式。

标准化产品模式相对于项目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

1、可复制,可以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2、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可以降到很低。

如果是全球适用的工业品,标准化产品模式是可以创造极致的产品的。汽车、钢笔、手机、电视、马桶,这些都有世界名牌。

目前,很多大开发商的住宅产品线也标准化了。但标准化的产品线注定出不了神盘,因为:

地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块土地的形状是完全不同的,土地周边的环境、客群也是完全不同的。

要在个性化的土地上做标准化的产品,做到70、80分,是有可能的。

但是神盘,一定是要做到95分以上,乃至超过100分的。

只有因地制宜、从0开始,像打造艺术品那样来做项目,才能创造神盘。

作为小房企,可以像打造艺术品一样做项目,而大房企往往不能这样操作!为什么呢?

大房企和小房企的想法完全不同

就短期来说。

大房企追求的是快周转。卖掉一个项目,赶紧拿另一个项目,即使项目利润低一些,只要周转得快,就能多赚钱。

小房企追求的是高溢价。他们手里项目很有限、资源也很有限,卖掉手里项目之后,拿下一个项目,往往会间隔比较长的时间。延长项目开发时间,追求高溢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就长期来说。

大房企凭借自己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就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完成扩张。其规模也可以成为其品牌的背书。

而小房企,如果还想长期做下去,借神盘打响品牌,再去寻找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拥有者合作,才是最佳选择。

就企业内部文化、标准来说。

小房企可以全力捧红神盘的操盘手,予以重奖。

而大房企则不行,因为如果人人都追求做神盘,那么企业整体周转速度就会下降。如果一部分人追求做神盘,另一部分人追求快周转,企业内部文化就会混乱。

小房企老总压到一线

比大房企项目操盘手强

小房企项目的地,总裁亲自去看,项目的方案,总裁、副总亲自定。大房企的老总、投资总可能比小房企的老总厉害,但小房企的老总一般比大房企项目的操盘手要牛。

所以,具体到项目来说,小房企项目上聚集的优秀人才,有可能更多。

小房企压到项目上的已经是老总了,权力就很大,可以根据地块特点,做出很多个性化决策,让项目变成神盘。

可大房企的一些操盘手,虽然自己本身也很牛,但在大公司里就成了系统上的螺丝钉,作为中层权力有限,有时候不能自己做主。

毕竟,大房企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风格,生怕做个项目被人说“不像某某家的项目”,所以,操盘手们也就不敢放开去想。

而小房企则可以真正的“从0开始”做项目,吸收全国乃至全球地产的精华,融汇成一个“神盘”。

当房企自己“神”了之后

神盘的光辉就被掩盖了

事实上,仁恒、绿城、龙湖、金茂等等,也都是创造过神盘的。

为什么这些神盘后来都没有那么著名了呢?有2个原因:

1、 有的大房企,在一个项目成为神盘后,就会以那个神盘为模板,打造自己的产品系。于是和当初的神盘类似的项目,也就越来越多,当初的神盘也就逐渐成了一个普通的豪宅。

2、 当一个房企越来越出名以后,人们觉得它偶尔出一两个特别好的盘是应该的,所以大家记得的就是企业,而不是神盘本身了。(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天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