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综艺《浪姐》之后,“疑似男版”浪姐《追光吧!哥哥》上线。

明星的恩怨情仇往事、交错艺人和前队友的名字等等情节撬动多个热搜席位,但已播出的初舞台表现本身却很平平无奇、部分艺人划水倾向明显。

第一集的观感,大概分为迥异的三块。

金星和郑爽在休息室中对着资料认人并随口吐槽,意料之外的笑点满满,超出预期。

正片开头男艺人们彼此认识的寒暄互动部分,中规中矩。

至于舞台部分,最让人觉得无趣。

一,常规话术之外的效果。

《追光吧!哥哥》中,安排各路男艺人依次进入饭厅,另一边金星和郑爽根据手头资料认人,并即兴发表夸奖或者吐槽。

这一段很短,但效果是意料之外的好笑。

伍嘉成进门,金星问伍嘉成谁?郑爽说“这一定是个凑数的”。

金星说“他牙好白”。

郑爽立刻接话“一定是美白的”。

明道的表格上写着“舞蹈能力为”,郑爽说“他要变回青蛙”。

(?《王子变青蛙》是这样用的?)

杜淳进门,金星评价他长相有点苦。

胡夏见缝插针找机会深情款款唱《知否》,郑爽说“他好像李诞”,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哈哈哈哈~

檀健次进门,金星和郑爽评价他的长相,说是好看的,但不经看。

金姐还局部拆解:为什么火不了?看这个眼角!

郑爽边说边做手势,比划来比划去我也没看懂到底哪样就好看了,但就是被戳中了笑点。

因为没有人在综艺中这样说话。

(郑爽一直这样聊天,还引发过很多争议;但此处她更换了位置设定,更类似吐槽弹幕)

社交场合有礼仪,很少有人会直接当面评价“你好看但不经看”;

综艺节目更是充斥着商业互夸的利益诉求,很少会出现这样直接、无目的性的评论;

至于综艺节目里的各路毒舌导师,往往是对业务能力进行点评,和这样的闲谈式弹幕式聊天也很不相同。

这样一来,金星和郑爽的这段聊天,就成了各路综艺中非常罕见的画风。

当事男艺人粉丝可能会炸毛,但作为路人、觉得吐槽比吹捧好看。

一期节目下来,郑爽可能得罪了数家粉丝,但节目组或许就需要这样的热度。

回头一看,节目中请这两个人,真的很绝,都非常敢说。

金星是老辣的犀利,郑爽则是放飞自我的“爽”式言论。

这样两位搭配在一起,或许就是最敢说的组合了。

对比浪姐,类似的发起人身份担当是黄晓明,他的画风路数是截然不同的端水大师、晓明历险记;《追光吧!哥哥》中金星和郑爽显然不是小心翼翼担当,一部分功能似乎接近“吐槽担当”。

但纵使如此敢说,她们和男艺人们处在同一空间之后、也依旧受制于社交规范客气很多,这段内容的乐趣也少了很多。

二,核心特色模糊。

初舞台部分,第一位上场的是陈志朋。

他主动要求第一个登台,态度可嘉。

但表演内容非常划水。

金星直接说动作像热身。

(而且真的好油腻啊)

陈志朋的前队友苏有朋,在隔壁创造营里当导师时,亮相表演可不是这么划水的;年纪、体力其实都不是借口,态度才是重点。

此后的于朦胧唱歌、拉大提琴,提琴本身好像是有光晕加持效果,但整段内容还是中规中矩无甚亮点。

苏醒表演和艾福杰尼rap,也都很常规。

明道跳舞,总算有了一点梗。

(说起来他当年也是男团)

归根结底,未必是艺人舞台是否划水、是否惊艳的问题,而是这档综艺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让人困惑。

浪姐开篇,抓住了三十而“骊”的主旨,市面上对女性年纪有诸多偏见,关乎女性审美有诸多类似“白幼瘦”之类的刻板印象和束缚,给女性的工作机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所以,浪姐中宁静这样的大姐头亮相,姐姐们的画风分分钟和妹妹们不同,从内容观感上说是新鲜有趣的,从内在价值的角度上来说自带光芒,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更是有着广泛的共情基础。

浪姐将年纪卡死在了30+,但《追光吧!哥哥》里有99年的丁泽仁。

还有糊综C位李汶翰,年纪也不大。

并不是说资格老才能重新回锅,而是小雪花们的舞台和隔壁各路选秀到底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老少配”吗?

《追光吧!哥哥们》除了“都想红”这一点之外,抓不到更具体的特质。

浪姐后期一度被质疑高开低走,是因为姐姐们熟悉模式之后、从舒适区外走到了舒适区里,很难碰撞出新鲜火花,节目渐渐背离自己宣扬的主旨。

而《追光吧!哥哥们》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找出最鲜明的特色定位。

让人觉得太像“这种模式热就跟风掺和一把”。

三,人设捕捉。

当然综艺节目中舞台早已不是唯一的重头戏看点,准备考核、日常互动等等诸多环节,都同样重要。

按道理说《追光吧!哥哥》的取材空间应该相对丰富,毕竟,把这么多已成名艺人关在一起,总能收割些好玩的内容。

艾福杰尼和陈志朋的互动就是例子。

陈志朋以为艾福杰尼是工作人员,主动过来帮自己提箱子。

得知他也是参赛人员之后非常意外,满脸“你来干嘛的”表情。

有一说一,作为观众我也有同款“你来干嘛的”问号。

同样让人觉得奇怪的还有烧饼,确定没有走错片场吗?

金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烧饼的回答很机智:我们也是男团,我来进修。

瞬间觉得烧饼在这群人里搞不好非常有优势,有趣是一种很强大的圈粉能力。

第一期对陈志朋的呈现,似乎有将他设立为“情商低”标靶的嫌疑。

别人的屋子热热闹闹,他一个人冷冷清清。

但观众似乎对前任小虎队成员的情商没有太多兴趣;至于杜淳和印小天主动说话,勾起的节目外的连环大瓜,艺人陈年八卦引发的讨论,能推动节目热度和关注度走多远、也未可知。

至于热搜上“炮姐”是什么,让人非常困惑:正片里似乎没有这一段吧?

某些油腻表现让人非常不适。

都知道槽点和争议很多时候是有效的热点追逐器;浪姐第一期全网diss杜华,无形中让人和“暗戳戳diss杜华”的节目组站在了同一方位。

《演员请就位》将“争议式热度”无限放大,已经让人非常不适;如今《追光吧!哥哥》也打算推“油腻哥哥”出来做槽点担当收割热度吗?

这种槽点模式越来越多,越来越背离优质内容初衷,已经越来越让人厌烦。

想想就觉得很油!我宁愿多看郑爽吐槽和金星骂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