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惨烈的太平洋战争让美国人吃尽了苦头。若不是战争后期对日本持续不断、高强度的“烧烤”和那两颗原子弹,降服小小的日本还不知要美国人付出多大的代价。

从那时起,美国人就决心狠狠惩罚这个太平洋上的小霸王,对于战后的日本,美国人起初这样安排的:日本的经济水平不得高于被它侵略过的任一亚洲国家。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热战结束仅一年,一场冷战又拉开序幕,这个面临惩罚的战败国摇身一变成为对抗苏联阵营的桥头堡。

虽然被炸得遍地瓦砾,当时日本仍是全亚洲工业底子最好的国家,地缘条件又不错。没办法,美国人只好给这个麻烦制造者“松绑”。期间,改变战后日本命运的两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一个是日本的太上皇麦克阿瑟,另一个是二战后第一任日本首相吉田茂。

朝鲜战争期间的1951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麦克阿瑟撤职,离开日本时,麦克阿瑟在东京受到万人空巷英雄式送别,几十万日本人高喊着请将军留下。日本人为何对痛打自己的美国殖民者如此爱戴?

统治日本七年间,麦克阿瑟不仅力排众议,要求美国政府帮日本度过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还为日本制定了包括和平宪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可以说按美国模式彻底改造了日本。

作为裕仁天皇钦点的首相,吉田茂这位老政客算是派上了大用场,在他执政期间,日本唯美国主子马首是瞻,除了和平宪法,还和美国签署了对日媾和的旧金山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

最为关键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敏锐抓住机会,借助美国捞取了大大一桶金,为创造所谓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打下基础。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善于发战争财的美国人当然再清楚不过了。不过,这场朝鲜战争美国人要亲自上阵,本土又远隔重洋。环顾四下,美军最合适的后勤、军需基地就数占领下的日本了。于是,美国人大手一挥,把“朝鲜特需”这个大礼包送给忠心耿耿的日本人 。

朝鲜半岛,当金大将军挥师南下的情报传来,吉田茂等日本高层人士两眼放光,日本各财阀也兴奋不已,他们仿佛又等来了期盼已久的“神风”。果然,随着美国为首的16国杀向半岛,军工订单雪片般飞向日本。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的7万大军中,上千名日本“劳工”在紧张搬运他们生产的军用物资。当年10月,美军从半岛东海岸的元山港登陆,为排除朝鲜人民军在港口外围布置的水雷,麦克阿瑟一声令下,吉田茂赶紧派出原日本海军改编成的海上保安厅去扫雷。

于是,由46艘舰船组成的日本扫雷舰队伪装成商船赶赴前线作业,1200多名日本军人和五年前还互相厮杀的美军肩并肩作战。这时候,不管是麦克阿瑟还是吉田茂,早把他们共同制定的和平宪法抛之脑后。

朝鲜战争的三年多里,有多少日本人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其中,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不仅如此,“朝鲜特需”还拯救了丰田、三菱重工等日本企业。

当时,生产卡车的丰田濒临破产,丰田喜一郎坐等银行上门查封设备,而等来的竟是美国人46亿日元的卡车订单,丰田就这样起死回生。

长津湖战役中,美海军陆战一师一路撤到水门桥地区,我志愿军三次炸毁这座桥,美国人望崖生叹。无奈之下,麦克阿瑟又向吉田茂发号施令。很快,三菱重工连夜赶制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美国人竟然用大型运输机搭配巨型降落伞把几吨重的桥梁空投到美军阵地,工兵一番忙碌,水门桥又冒了出来,陆战一师开着坦克卡车顺利逃生。

可以说,在失败的东线战役中,美军登陆靠的是日本海军,北进靠的是日本丰田,逃跑又靠日本三菱重工。当时,就连佳能生产的相机也备受美国记者青睐,订单接踵而来,日本人不禁感慨,爬上“特需”风口,想不飞都难。

相比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当时苏联执政者的更换对这场战争影响更大。随着这一年3月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传来,东京股市应声暴跌,四个月后的7月27日,中、朝、联合国军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日本人长达三年多的“特需”红利期宣告结束。相关视频:被美国打趴下,又借助美国腾飞,日本如何爬上朝鲜“特需”风口?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请多指正 ;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